南省舍人的意思、南省舍人的詳細解釋
南省舍人的解釋
亦稱“ 南宮舍人 ”。指禮部郎中。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舊説吏部為省眼,禮部為南省舍人。”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上:“按 唐 舊説,禮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謂之‘南宮舍人’,百日内須知制誥。”
詞語分解
- 南省的解釋 .尚書省的别稱。 唐 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均在大内之南,而尚書省更在中書、門下二省之南,故稱南省。 唐 韓愈 《論孫戣緻仕狀》:“右臣與 孔戣 ,同在南省為官,數得相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
- 舍人的解釋 .官名。《周禮·地官·舍人》:“舍人掌平宮中之政,分其財守,以灋掌其出入者也。”本宮内人之意,後世以為親近左右之官。 秦 漢 有太子舍人,為太子屬官; 魏 晉 以後有中書通事舍人,掌傳宣诏命; 隋
網絡擴展解釋
“南省舍人”是古代官職相關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禮部郎中,即唐代禮部中的一種官職,主要負責文書的起草與管理。該詞也被稱為“南宮舍人”。
詞源解析
- 南省:
唐代尚書省位于長安皇城南側,故稱“南省”或“南宮”。
- 舍人:
原為宮廷近侍官職,後演變為掌管文書、诏令的職位。禮部郎中的職責與之相關,因此得名。
曆史文獻依據
- 《唐國史補》記載:“舊說吏部為省眼,禮部為南省舍人”。
- 宋代《春明退朝錄》提到,禮部郎中需在百日内熟悉制诰(诏令起草),故稱“南宮舍人”。
使用場景
多用于唐代職官制度讨論,或形容某人擔任禮部要職。例如:“他如今身居南省舍人之位,掌文翰之責。”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其泛化為“南方地區官員”,但根據權威文獻,其核心含義特指禮部郎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唐國史補》或《春明退朝錄》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省舍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南省舍人》是指古代南方省份的官員,舍人是指官職的一種,南省則指南方省份。在古代官制中,舍人是九品官員中的第八品,職位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權力和地位。南省舍人則是特指被任命到南方省份擔任舍人職務的官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南省舍人》可以拆分為三個字:南(nán)、省(shěng)、舍(shè)人(rén)。其中,南的部首是十二畫的口部,省的部首是九畫的廴部,舍的部首是十畫的宀部,人的部首是二畫的人部。
來源
南省舍人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雍州人杜牧所作的《賦得史舍人軒士文》中,其中有“九重城阙煙塵生,千萬舍人過青冢”這一句,意味着南方的官員們在南方省份辛勤工作。
繁體
《南省舍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南省舍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南字的一種寫法為「曲南」,省字的一種寫法為「宅」,舍字的一種寫法為「播」,人字則和現代一樣。
例句
1. 他因政績出衆,被提升為南省舍人。
2. 老爺派我去南方任舍人職務。
組詞
相關組詞包括南方、南省、舍人、省職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南舍人、南方舍人。
反義詞
反義詞沒有嚴格的對應詞彙,可用其他官職詞語進行相對比較,如北省舍人、中央舍人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