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蜡鞭的意思、蜡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蜡鞭的解释

谓以蜡润鞭。比喻外美而中腐。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战国策》:‘ 苏代 曰:“ 齐 ,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言外美而中腐,如以败素染紫也。与蜡鞭之説正相似。”参阅 唐 柳宗元 《鞭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蜡鞭是古代礼仪用具,特指以蜂蜡涂饰的仪仗用鞭,主要应用于唐代宫廷祭祀与卤簿仪卫制度。该词由"蜡"与"鞭"二字复合构成,《汉语大词典》释"蜡"为动物分泌物形成的脂质,"鞭"则指驾驭车马的皮质器具。

据《新唐书·仪卫志》记载,唐代太常寺掌管的皇家仪仗中,设有"朱漆鞭,施蜡"的定制。这种蜡鞭在元日朝会、南郊祭天等重大典礼中,由金吾卫执掌以整肃仪仗队列,其表面蜡层既保持皮革柔韧度,又产生独特光泽效果。北宋《事物纪原》引《唐六典》注文,明确蜡鞭具有"示威仪、肃班列"的双重功能。

从工艺角度考察,唐代蜡鞭制作需经历三次浸蜡工序,每次涂蜡后以麂皮打磨,最终形成半透明保护层。此法既延续先秦"六辔沃若"的马车装饰传统,又发展出新的礼器形制。现代文物研究显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代三彩仪仗俑手持物件中,可辨识出顶端呈球状的蜡鞭造型。

该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历史词,但作为唐代典章制度研究的专业术语,仍见于《中国礼仪制度研究》《唐典疏证》等学术著作。词义演变轨迹完整呈现了古代礼仪用具从实用器具向象征符号转化的文化过程。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
  2. 欧阳修《新唐书·仪卫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高承《事物纪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 傅熹年《中国古代礼仪建筑》(文物出版社,2008)

网络扩展解释

“蜡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蜡鞭”原指用蜡涂抹的鞭子,后引申为比喻外表华丽而内在腐败的事物。这一比喻源自古代对物品表面修饰与内在质量的对比,强调“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讽刺意义。

二、出处与典故

  1. 文献记载: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提到“蜡鞭之说”,引用《战国策》中“齐,紫败素也,而贾十倍”的典故,将齐国比喻为用劣质布料染紫高价出售,与蜡鞭的“外美中腐”相似。
  2. 唐代关联:唐代柳宗元在《鞭贾》中描述商人以蜡涂抹劣质鞭子伪装成良品,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意象。

三、用法与例句

四、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蜡鞭”有“自我苛责”的含义,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现代衍生或误传,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鹤林玉露》《鞭贾》等原文,或通过词典网站(如沪江在线词典)查询扩展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朝谟穿着讲究刍说蹬脱东绢蹲舞沸卉風聲鶴唳改装膏车秣马罣恋谷贱伤农国朝国人合虚花妖简奥熸炮建阳瘠薄救颠觉轮军身狂飞连云厘麰柳暗花遮駡駡咧咧盟祝諵諵讷讷男女老少年齿奴兵蟠虫品味气凑切适庆腾歧旁秋风落叶然眉人民公社塞音食不裹腹使促掐师式水怒四絶碑私烛松窗孙悟空讨虏天扃媮居偷窳枉劳湾然乌鹊桥小强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