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旦的意思、五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旦的解釋

(1).古代 西域 曲調的五均。《隋書·音樂志中》:“就此七調,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調。以 華 言譯之,旦者則謂‘均’也。其聲亦應黃鐘、太簇、林鐘、南呂、姑洗五均。”均,古“韻”字。

(2).猶言五更。 宋 黃庭堅 《再和寄子瞻聞得湖州》:“相思欲面論,坐起雞五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旦”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古代西域音樂術語

指隋唐時期西域音樂理論中的五均調式系統,對應中國傳統五聲音階中的五個音律(黃鐘、太簇、林鐘、南呂、姑洗)。這一概念源自《隋書·音樂志》,其中提到“旦”即“均”(古“韻”字),五旦可衍生七種調式,形成複雜的音樂體系。

二、戲曲行當角色

在紹興亂彈等地方戲曲中,“五旦”屬于旦角的雜色分支,多由初學旦角的演員擔任。其職責包括扮演宮女、太監等配角,或負責執旗、跑龍套等任務。戲諺描述其特點為:“出台一聲‘噯’”“突頭蜈蚣旗”“拜堂來不及”,形象概括了五旦在劇目中的輔助性作用。

三、時間概念

“五旦”偶爾被用作“五更”的同義詞,指代古代夜間計時中的第五更(即淩晨3-5點)。例如宋代黃庭堅詩句“坐起雞五旦”即用此意。

注意:部分資料提到“五旦”指元旦、春節等五個節日,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謹慎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旦的意思和來源

五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每月的最後五天。旦字的本義是“天剛亮的時候”,引申為“白天、白晝”。所以,五旦即指最後五天的白天。

五旦一詞來源于古代農曆,古人将每個月分為三個旬,每個旬有十天。最後一個旬叫做“末旬”或“罄旦”,其中的最後五天就稱之為五旦。

五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旦的拆分部首是“日”,表示太陽、白晝的意思,也是與時間相關的部首。

五旦的總筆畫數是11筆。

五旦的繁體

五旦的繁體寫法為「伍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漢字演變至今,有些字形經過了變化。根據古籍記載,五旦在古時的寫法為「旦」。

五旦的例句

1. 那個月的五旦就是我們度假的時間。

2. 最近什麼安排都沒有,就是盼着五旦休息。

3. 老師說五旦的考試要注意時間安排。

與“五旦”相關的詞彙

組詞:五光十色、五福臨門、五湖四海、五彩斑斓。

近義詞:末旬、月末、月底。

反義詞:初旬、上旬、上半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