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鉤芒 ”。
“鈎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釣魚工具
指古代用于垂釣的鈎具。如《淮南子·道應訓》記載“大司馬捶鈎者,年八十矣,而不失鈎芒”,高誘注中明确将“鈎芒”解釋為釣鈎。
木神名(勾芒)
在神話體系中,“鈎芒”是東方木神的别稱。《漢書·揚雄傳上》提到“麗鈎芒與骖蓐收兮”,顔師古注釋其為東方之神,象征春季與生長。
武器的鋒芒
亦寫作“鈎铓”,指鈎類兵器(如飛鈎)的尖銳部分。《六韬·軍用》描述“飛鈎長八寸,鈎芒長四寸”,此處“鈎芒”強調武器的鋒利特性。
由于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上下文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鈎铓是一個古代漢字,拆分為兩個部首:钅(金字旁)和铓(金屬器物)。它的筆畫數為13畫。
鈎铓最早見于《說文解字》一書中,用來指代一種銅制打擊樂器。其形狀類似于鈎子,可以用來擊打鑼鼓等樂器,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由于其形狀和作用的特殊性,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漢字。
在繁體字中,鈎铓保留了其原本的形狀和結構,拆分方式和筆畫數都是相同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鈎铓的字形稍有變化。例如,其筆畫順序可能與現代寫法不同,但總體結構和形狀基本保持一緻。
1. 演奏家揮舞着鈎铓,奏出了激情四溢的樂曲。
2. 老師用鈎铓敲醒了沉睡中的學生。
1. 鈎鐮:指用來割取莊稼的農具。
2. 鈎骨:指魚骨中的一種形狀如鈎的骨頭。
3. 釣鈎:指用來釣魚的工具。
鈎铓的近義詞包括:铙、铿等。這些詞在形狀和發音上與鈎铓相似,指代相似或相關的事物。
鈎铓的反義詞較難确定,因為它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概念。從字義上來講,沒有一個明确的相反概念與之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