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峻的山崖。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援瓊枝,陟峻崿,以遊乎其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湘水》:“歷山崖,隥險阻,峻崿萬尋,澄源湛于下, 應水 湧于上。” 元 揭傒斯 《春莫閑居寄城西程漢翁十五韻》:“寧與無心遊,不受衆目憐。褰衣必峻崿,散步亦名園。”
(2).比喻品格剛直。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 諸城 風節峻崿,奪情不起,自不至媕娿選懦如 吳省蘭 輩。”
“峻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峻”指山勢高而陡峭,“崿”意為山崖,組合後形容險峻陡峭的山峰或崖壁。這一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常見,例如:
“峻崿”也用于比喻人剛正不阿的品格,強調如陡峭山崖般不可動搖的堅毅特質。例如元代揭傒斯詩句“褰衣必峻崿”,以山崖的陡直暗喻品性正直。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水經注》等古籍原文。
《峻崿》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峻峭、陡峭、高大。形容山勢、峰巒等地形險峻雄偉。
《峻崿》的部首是山(山字旁),拆分成峻(廿、山)和崿(山、口)兩個字。
峻的總筆畫數為10畫,崿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峻崿》是漢語詞彙,源于古代文人對山勢的形象描寫。在古代文*********澎湃的表達中,峻峭的山勢被賦予了高大、雄偉的意象。
在繁體字中,《峻崿》仍然保留着這種意象,沒有改變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峻崿》的字形稍有不同。
峻的古字形為「兒山」,崿的古字形為「山口人」。
1. 登上山頂,才能欣賞到那峻崿的壯麗景色。
2. 這座古城周圍是一片峻崿山脈,形成了自然的屏障。
3. 面對峻崿的困境,我們要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1. 崿崿(形容山勢陡峭的意思)
2. 峻嶺(形容高大險峻的山嶺)
3. 峻峭(形容山勢險峻的意思)
1. 峭壁(形容山崖高聳險峻)
2. 雄偉(形容高大、雄壯的意思)
3. 高聳(形容物體高大、直立的意思)
1. 平緩(與峻崿相對,表示緩和、平坦)
2. 平坦(與陡峭相對,表示平直、沒有起伏)
3. 平緩(與高大相對,表示長得矮或短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