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捆縛的意思、捆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捆縛的解釋

[truss up;tie up;bind] 捆綁

詳細解釋

(1).捆紮;捆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聞人聲在絶壁下,乃樵者拾枯於此,捆縛将返。” 茅盾 《參孫的複仇》:“她三次捆縛我,畢竟不過是試驗我的不忠實罷了!”

(2).拘束;束縛,不自由。 明 唐順之 《答茅鹿門知縣書》之二:“使人讀其詩,秖見其捆縛齷齪,滿卷累牘,竟不曾道出一兩句好話。” 郭沫若 《天地玄黃·曆史的大轉變》:“以及由這統治而招來了的帝國主義的重重捆縛,我們是被動地落了後的。”


(1).以繩索纏繞綁紮。《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是夜果有強盜二十餘人跳上船來,将 袁忠 綑縛,掠取船中銀四百錠去了。”

(2).束縛;拘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先生曰:‘聖人之學,不是這等綑縛苦楚的,不是粧做道學的模樣。’”《花月痕》第七回:“我隻道現在讀書人,給那八股時文,五言試帖,綑縛得個個作個書獃,不想也還有這瀟灑不羣的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捆縛"在漢語中是一個複合動詞,其核心含義指用繩索等工具将物體或人體進行纏繞、固定。從字源學角度分析,《說文解字》記載"捆"本義為"織屦所緧竹木",即編織草鞋時用來固定竹木框架的動作,後引申為束縛義;"縛"在甲骨文中象手持繩索捆綁之形,《詩經·豳風》有"晝爾于茅,宵爾索綯"的記載,其中"索綯"即指搓繩捆綁的動作。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捆縛"逐漸形成三層内涵:其一指具體物理動作,如《漢書·賈誼傳》"束縛之,係緤之"所述;其二引申為抽象束縛,如宋代朱熹《朱子語類》"不可被私欲捆縛";其三在特殊語境下指代傳統技藝,如《天工開物》記載的農具捆縛技法。現代漢語中該詞多保留前兩重含義,既可用于描述實體捆綁行為,也可比喻思想或行為的受制狀态。

權威典籍中,《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用繩子等把東西纏緊打結",商務印書館2016年出版的《古代漢語詞典》補充其含有"約束、限制"的引申義。北京大學語料庫顯示,該詞在當代文獻中的使用頻率為每百萬字3.2次,多出現在民俗記錄與文學描寫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捆縛”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ǔn fù(注音:ㄎㄨㄣˇ ㄈㄨˋ),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1. 物理層面的含義
指用繩索等工具對物體或人進行捆綁、束縛的動作。例如:

2. 抽象層面的含義
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限制與拘束,表達不自由的狀态。例如:

結構解析
“捆”與“縛”均為動詞,均含有“捆綁”之意,組合後語義疊加強調束縛行為()。需注意該詞并非成語,而是普通合成詞,部分網絡釋義将其歸類為成語存在争議()。

應用提示
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于具象描寫(如茅盾《參孫的複仇》中的捆縛情節),現代漢語中更傾向使用“捆綁”一詞,而“捆縛”多出現于書面語或曆史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白山水電站幫丁半上落下北燭仙人長思長衣禅意車夫逞暴徹縣觸齧篡僞蹈背低都兒低動發工尺譜浩思哄擁畫碟華幄化學反應諱疾建柏江門借位稽防吉林省旌節近行激醒空間站快炙背曠然老嬷嬷老總磊荦冷氣盲風暴雨門閲抹不開耐實甯家柔慎韶粉煞拍省罷蛇退釋縛受賂瘦損說不定樹塞門舒瀉疏庸邃房歎慨問道五福餅顯露頭角掀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