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樸”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讀:
白樸(1226年-約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後改名樸,字太素,號蘭谷。與關漢卿、馬緻遠、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代表元代雜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其名“白樸”已成為元代文學史的标志性符號,既代表個人藝術成就,也象征元曲創作“本色派”風格(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作品《梧桐雨》對後世《長生殿》等戲曲産生深遠影響。
注:部分網絡資料存在将“白樸”曲解為占卜者外號的說法(如),經查證為低權威性信息,建議以正史記載為準。
《白樸》是一個主要用于描述人的詞語,意為一個人純潔無邪、忠誠正直、為人守信。
白樸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白(bái)和木(mù),它們分别代表着白色和木材。
白的筆畫數為五,而木的筆畫數為四。
《白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于《莊子·外篇·佯狂》一章中。在這個章節中,白樸被用來形容一位善良正直的人。
在繁體中,白樸的寫法為「白樸」。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白樸的寫法略有不同。白字的舊體寫法為「白」,樸字的舊體寫法為「樸」。
1. 他是個白樸之人,從不說謊。
2. 她的純真和善良讓人感動,真是一個白樸的女孩。
1. 白樸之心:指一個人内心純潔無私的心态。
2. 樸實無華: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簡單樸素,沒有虛飾。
1. 純真:形容一個人心地單純、善良。
2. 忠誠:指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責或朋友的忠實。
1. 奸詐:指一個人心機深重,不真誠。
2. 狡詐:形容一個人心思狡猾,善于算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