庳廬的意思、庳廬的詳細解釋
庳廬的解釋
古代國名。《呂氏春秋·簡選》:“東征至于 庳廬 ,西伐至于 巴 蜀 。” 高誘 注:“﹝ 庳廬 ﹞,國名也。”一說為地名。疑為 晉國 足 被廬 。參閱 清 高士奇 《春秋地名考略》。
詞語分解
- 庳的解釋 庳 ē 低下:堕高堙庳(削平高丘,填塞窪地)。 矮:宮室卑庳。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 廬的解釋 廬 (廬) ú 房舍:茅廬。廬墓(a.古人于父母或老師死後,服喪期間守護墳墓,在墓旁搭蓋的小屋居住;b.廬舍和墳墓)。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庳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bì lú,其含義在文獻中存在兩種解釋,具體如下:
基本釋義
-
古代國名
根據《呂氏春秋·簡選》記載:“東征至于庳廬,西伐至于巴蜀。”。東漢學者高誘注釋為“國名也”,認為“庳廬”是先秦時期的一個小國,地理位置可能與晉國相關。
-
地名争議
清代學者高士奇在《春秋地名考略》中提出另一種觀點,認為“庳廬”可能是晉國屬地“被廬”的訛誤,屬于地名而非國名。這一說法因缺乏更多佐證,仍存争議。
文獻出處與争議
- 出處:主要見于《呂氏春秋》,描述商湯或周初的征伐範圍。
- 争議點:部分學者結合地理考證,認為“庳廬”與“被廬”(晉國地名)存在關聯,但尚無定論。
“庳廬”的釋義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主流解釋偏向國名,但需注意曆史地理考據中的不同觀點。如需進一步研究,可參考《呂氏春秋》原文及清代高士奇的考據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庳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偏僻、簡陋的房屋或住所。庳廬的部首是廣部和宀部,它的總筆畫數是8。《庳廬》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小雅·庳人》中的“庳廬薦糟糟”,形容房屋簡陋破舊。在繁體字中,《庳廬》的字形保持不變,仍然是“庳廬”。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庳廬》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這個詞的例句可以是:“他住的是一間庳廬,但仍然很開心。”
組詞方面,可以組成“庳廬村、庳廬居、庳廬房”等。近義詞可以考慮使用“簡陋、破舊、破破爛爛”的詞語來替代。反義詞則可以考慮使用“豪華、富麗、宏偉”的詞語來對立。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