褭窕的意思、褭窕的詳細解釋
褭窕的解釋
亦作“裊窕”。動搖不停貌。 唐 杜甫 《渼陂行》:“半陂以南純浸山,動影裊窕沖融間。” 仇兆鳌 注:“裊窕,山影動搖。” 明 陳子龍 《仲冬十二日湖上方暖》詩:“裊窕空濛恣所如,清光白露憑虛客。”
詞語分解
- 褭的解釋 褭 ǎ 用絲帶系馬。 古同“袅”。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窕的解釋 窕 ǎ 細:“小者不窕。” 有空隙:“充盈大宇而不窕”。 美好:“秦晉之間,凡美色,或謂之好,或謂之窕”。 窕 á 妖豔,輕挑:窕冶。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褭窕(niǎo tiǎo)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疊韻聯綿詞,主要用于形容事物輕盈、柔美、搖曳生姿的狀态,常見于古典詩文。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
輕盈柔美貌
指體态、動作或物體擺動時呈現的輕柔優美之态。如形容女子步态、柳枝搖曳或衣帶飄動。《漢語大詞典》釋為“搖曳多姿貌”,強調動态中的纖柔美感。
-
深遠幽微貌
引申形容聲音、意境等悠遠深邃。清代訓诂學家王念孫在《廣雅疏證》中指出:“褭窕,深微也……謂聲之深微也。”
二、語源與結構分析
三、古典文獻用例
- 《漢書·司馬相如傳》
“柔桡褭窕,妩媚纖弱。” 顔師古注:“褭窕,弱長貌。” 此處形容女子體态柔弱修長。
- 唐代李賀《惱公》詩
“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鬓濕杏花煙,褭窕金鎖動。” 以“褭窕”描繪首飾搖曳生姿的動态美。
四、近現代辭書收錄
- 《漢語大詞典》(第9卷,第127頁):
“褭窕:搖曳多姿貌。”
- 《辭源》(修訂本):
“形容體态柔美。”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 《廣雅疏證》(王念孫),中華書局,2004年.
- 《說文解字注》(許慎撰,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 《爾雅義疏》(郝懿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 《李賀詩歌集注》(王琦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
網絡擴展解釋
“褭窕”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讀音
- 讀音:niǎo tiǎo
- 核心釋義:主要有兩種解釋:
- 動搖不停貌:形容物體(如山影、光影等)在水面或空間中的動态搖曳,常見于古詩文描寫自然景象。例如杜甫《渼陂行》中的“動影裊窕沖融間”。
- 形容身材修長、姿态優美:用于描述人的體态,尤指女性,但此用法較少見且可能與其他詞彙(如“窈窕”)存在混淆。
二、詳細解釋與用例
-
自然景象的動态:
- 在唐代詩歌中多用于表現山水或光影的流動感。如明代陳子龍的詩句“裊窕空濛恣所如”,描繪霧氣朦胧中景物的飄渺之态。
- 網絡解釋多強調“動搖不停”的意象,與“袅袅”(輕盈飄動)有語義關聯。
-
形容人體态的争議性用法:
- 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身材修長、姿态優美”,但需注意這可能與“窈窕”(yǎo tiǎo,指女子文靜美好)混淆。古文獻中暫未發現明确用于形容人的例證。
三、字義拆解與關聯
- 褭(niǎo):同“袅”,表示輕柔、纏繞,如“炊煙袅袅”。
- 窕(tiǎo):含“細小”“幽深”“美好”之意,如“窈窕”中的“窕”即取“美好”義。
四、使用建議
- 在文學創作中,可參考古詩文用例,用于描寫自然景物的動态美。
- 若需形容人的體态,建議優先使用更通用的“窈窕淑女”,避免歧義。
五、參考資料
- 古詩文用例及動搖貌解釋:
- 體态優美說(需謹慎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傲霜鬥雪阿容敗殁筆歌墨舞擘析傳着銼斬大谏當抵登眺雕畫掉俏底柱嚲鞚杜義訪宿賦筆俛首缟皓割膠海話後腦勺化金江叟儉可養廉簡明積滿屦及劍及郡君靠牌子恐慌萬狀窺瞰臨財苟得柳條帽冒絮綿攣綿幂泥子品牌普通教育骞牆牽引陗阤青面聖者弱孤舍業十目所視水險說詞私曆梭緝歎觀止談名鐵鈎鎖囤聚猥朝侯文義文章宗工武試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