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奇瑰 ”。1.珍品。 唐 白居易 《雜興》詩之三:“ 吳王 心日侈,服玩盡奇瓌。”
(2).奇異;奇特。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有一 燕 趙 士,言貌甚奇瓌。” 宋 梅堯臣 《依韻答劉原甫》:“ 張籍 盧仝 鬭新怪,最稱 東野 為奇瑰。”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素問>》:“《淮南》解性命道理處必竊《素問》,而詭異奇瓌處乃 蘇飛 等為之也。” 阿英 《敵後日記》:“惟美麗奇瑰,不如前數日所見也。”
“奇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拆解如下:
基本解釋
字義拆解
相關詞語 該詞常與描述非凡事物的成語關聯,例如:
提示:現代漢語中“奇瓌”使用較少,更常見的是“奇瑰”或直接用“奇特”。若需更多成語示例,可參考來源網頁的擴展内容。
奇瓌(qí q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非常珍貴、寶貴的、瑰麗的東西。當用于形容人時,指的是他們的才華、能力或者品質非常出衆。
奇瓌由“石”和“王”兩個部首組成。部首“石”表示與石頭相關的事物,部首“王”表示與王權、王家有關的事物。奇瓌共有14個筆畫。
奇瓌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是由清朝年間的學者編纂而成。在現代,這個詞語被廣泛使用在文學作品、戲曲、藝術等領域,用來形容那些極其珍貴和出衆的事物。
奇瓌的繁體字為「奇瓕」,采用了更複雜的筆畫形式,形狀更加精緻。
在古代,奇瓌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奇字在《說文解字》中寫為「畸」,表示與正常有所不同;瓌字在《說文解字》中寫為「罍」,表示祭器。
1. 這幅畫作的色彩斑斓,構圖奇瓌,令人贊歎不已。
2. 他的才華奇瓌,被許多人所欽佩。
奇珍、瑰麗、出衆
奇特、非凡、卓越
平凡、普通、平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