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奇瑰 ”。1.珍品。 唐 白居易 《雜興》詩之三:“ 吳王 心日侈,服玩盡奇瓌。”
(2).奇異;奇特。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四:“有一 燕 趙 士,言貌甚奇瓌。” 宋 梅堯臣 《依韻答劉原甫》:“ 張籍 盧仝 鬭新怪,最稱 東野 為奇瑰。”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素問>》:“《淮南》解性命道理處必竊《素問》,而詭異奇瓌處乃 蘇飛 等為之也。” 阿英 《敵後日記》:“惟美麗奇瑰,不如前數日所見也。”
奇瓌(qí guī)是漢語中一個極具文學色彩的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超凡脫俗、珍奇瑰麗的特點。以下從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細解析:
單字本義
合成詞義:二字疊加,強調事物兼具“奇異”與“瑰麗”的雙重特質,如珍稀寶石般耀眼奪目。
引申内涵
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觀的壯美(如險峰奇石)、藝術品的精妙(如雕塑書畫),或人才華的超群(如文采斐然)。如清代詩人黃景仁《黃山尋秋》中“峰巒奇瓌不可狀”,即贊山勢之雄奇瑰麗。
常見于古典詩文,賦予描寫對象強烈的視覺與情感沖擊。
例: “丹崖奇瓌,映帶流水”(《徐霞客遊記》),以“奇瓌”凸顯山崖的險峻與光彩。
雖屬書面語,仍可用于贊美獨特景觀或卓越成就,如“奇瓌的敦煌壁畫”“構思奇瓌的設計”。
“奇瓌”承載中國傳統審美中對自然神力與人工巧思的推崇:
注:“瓌”為“瑰”的異體字,現代漢語多寫作“奇瑰”,但“奇瓌”仍見于古籍及文學創作。
“奇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拆解如下:
基本解釋
字義拆解
相關詞語 該詞常與描述非凡事物的成語關聯,例如:
提示:現代漢語中“奇瓌”使用較少,更常見的是“奇瑰”或直接用“奇特”。若需更多成語示例,可參考來源網頁的擴展内容。
欸欸哀識安所白蔕苞并伯彊餔糟歠漓殘餘唱高調愁悒觸景傷懷焠輪燈火店點水地鏡定音鼓多時訪購番陰肺吸蟲風槎副頁減賤假設康濟棱棱戀舊黎元龍言鳳語陸通眉尖梅水茶麋論冥神密議纰亂平途奇觀秋報軟布兜騷人詞客殺材山高路陡設館食量詩謡束雲擔雪探傷童羁通趣忒楞楞騰推賞枉流渥惠汙滅銜蟬奴憸腐先聲後實險俗險遭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