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為禍患并堅持不改。 宋 蘇轼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其間兇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清 唐甄 《潛書·遠谏》:“其有暴君,終於不省,樂禍不悛,則有如前之所言者。”
“樂禍不悛”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示例
三、用法與結構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樂禍不悛是一個成語,指的是人們以他人的不幸和苦難為樂,并且沒有悔過改變的意願。在這個詞中,樂指的是歡喜,禍指的是苦難,不悛指的是不悔改。整體意思就是指某人對他人的困境或不幸感到快樂,并且不想改變自己的惡劣行為。
樂禍不悛的拆分部首為“乙”和“心”,其中乙是部首,心是偏旁部首。樂禍不悛的總筆畫數為18畫。
樂禍不悛這個成語最早見于《爾雅·釋诂》。這個成語是通過對古籍的研究和整理,從人們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用于形容那些喜歡看到别人不幸而又毫不後悔的人。
樂禍不悛的繁體字為樂禍不悛。
古代漢字寫法中,樂禍不悛的寫法可能會有變化,但大緻上和現代漢字寫法相似。
他是個樂禍不悛的人,總是開心地看着别人遭受痛苦。
樂見他人不幸、來者不拒、多行不義、作惡多端等。
喜憂參半、以他人之悲為樂、沾沾自喜等。
悲天憫人、憐憫他人、樂善不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