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忘味的意思、忘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忘味的解釋

忘記美味。多形容沉浸于優美音樂中的精神狀态。語本《論語·述而》:“子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漢 班固 《幽通賦》:“ 虞 《韶》美而儀鳳兮, 孔 忘味於千載。” 唐 張鷟 《遊仙窟》:“一時忘味, 孔丘 留滞不虛;三日繞梁, 韓娥 餘音是實。” 宋 王禹偁 《大合樂賦》:“若非審音以知政,安能制禮而作樂,聽之忘味,佞邪之道弗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忘味"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釋義包含三個層次:

一、本義溯源 該詞源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字面指因專注某事而忘記食物的滋味。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其原始語義特指聖人孔子被雅樂《韶》樂感動至深,竟長期忽略日常飲食滋味的狀态。

二、語義演變 在現代漢語體系裡,"忘味"發展為具有雙層内涵的成語:

  1. 具象層面:形容沉浸于美好事物(如音樂、藝術)時的專注狀态,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載"餘音繞梁,令人忘味"
  2. 抽象層面:隱喻對道德境界的至高追求,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闡釋"忘味乃盡善之驗",強調精神層面的超脫

三、語用特征 該詞屬于書面雅語,多用于文學創作及學術論述。在語法結構中既可作謂語(如"聞韶忘味"),也可充當定語構成"忘味之境"等短語。《古代漢語虛詞詞典》指出其常與"三月""不知"等時間狀語搭配,強化沉浸狀态的持續性。

網絡擴展解釋

“忘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忘味”字面意為“忘記味道”,常用來形容沉浸于美好事物(尤其是音樂)而忽略其他感官享受的精神狀态。該詞源自《論語·述而》中孔子聽《韶》樂的典故:“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二、詳細解釋

  1. 傳統典故
    孔子因陶醉于《韶》樂(舜時的雅樂),長時間沉浸在音樂的美感中,連肉食的滋味都忘卻了。後世用“忘味”比喻對藝術或美好事物的極緻專注與投入。

  2.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擴展其義,指因時間流逝或經曆變故,對事物的感受、記憶逐漸淡化。例如,宋代陸遊詩句“本自入山緣服玉,不應忘味待聞韶”中,暗含對過往情感的追憶與淡忘。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成語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韶》樂的文化背景,可參考《論語》或古典音樂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半牀陂池邊垠不遺餘力不自在漕轉襯搭沉痼川澤唇輔相連從逆獨蠒泛唇泛舌方丘販君費情風美赴水賦徭阜盈梗滞古春鶴骨鷄膚橫磨橫堂屋皇急互訛灰釘鏡燭今回誇蛾鐐質列臣例銀冥愚目食耳視屏翳千重襪青草瘴青泥嶺清癯勸引榮椽儒宮灑帶三尹睒閃識多才廣殊懸四無量心腆盛跳大花提毓同功脫放濊濊五色泥綫團消沮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