梱心的意思、梱心的详细解释
梱心的解释
犹拊心。《晏子春秋·谏下二十》:“吾将左手拥格,右手梱心,立饿枯槁而死。” 王念孙 《读书杂志·晏子春秋一》:“《孟子·滕文公》篇‘梱屨织席’ 赵 注曰:‘梱,犹叩椓也。’……然则梱心云者,犹《礼》言拊心耳。”
词语分解
- 梱的解释 梱 ǔ 门限:“外言不入于梱,内言不出于梱”。 古同“阃”,指国门。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
专业解析
"梱心"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形结构与语义演变两个维度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梱"本义指门限,《说文解字》注"梱,门橛也",后引申为约束、界限的抽象含义。"心"指人的思想核心,二者组合构成动宾结构,表示对内心活动的限制或规范。
在语义发展过程中,该词经历了三个阶段演变:
- 物理界限:早期见于《礼记·曲礼》"外言不入于梱",郑玄注称梱为"门限",此时"梱心"指门户对心意的阻隔
- 道德约束:宋代儒学著作《近思录》载"梱心以礼",朱熹释义为"以礼制心",强调伦理规范对思想的制约作用
- 心理机制:现代心理学论著《心性论》将其解释为"自我意识的防御机制",指人主动建立的思维边界
该词的当代使用存在两种语境差异:
- 文学创作中多取象征义,如钱钟书《围城》描写"思想的梱心之墙"
- 方言区保留古义,吴语文献《越谚》记录"梱心"指"心中郁结"的具象表达
需特别注意与"困心"的语义区别,《辞源》指出前者侧重主动设限,后者强调被动困扰。相关成语"梱心扼腕"出自《战国策》,喻指刻意压制情感冲动。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权威词典《汉典》的解释,“梱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kǔn xīn,注音为ㄎㄨㄣˇ ㄒㄧㄣ,其含义为“犹拊心”,即类似于“拍打胸部”的动作。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解释
-
字面含义:
- “梱”本义指门限、捆束,此处可能与“拊”(fǔ,拍打)通假或借用,表示动作。
- “心”指胸部或内心。
合起来可理解为“拍打胸膛”,常用于表达悲痛、愤慨或自责等强烈情绪。
-
语境用法:
- 这一动作在古汉语中多用于描写情感外现的场景,如《战国策·燕策三》中“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与“梱心”意义相近。
-
现代关联:
- 现代汉语中,“拊心”“捶胸”等词更常用,而“梱心”已较少使用,属于古语或文言词汇。
补充说明
- 权威来源:当前解释主要依据《汉典》的释义,由于古籍中直接用例较少,词义需结合通假和上下文理解。
- 建议延伸:若需更深入探究,可查阅《说文解字》等文献,或结合具体古籍用例分析。
如需其他词语的解析,可提供更多关键词进一步探讨。
别人正在浏览...
蔼彩哎哈阿拉奇暗过白石仙宝管背匠杯赛敝亵博导部长车丞相痴物床垠出于存案当宁得失在人鼎鼎顶括括改过迁善该览皋契关奏孤懦好梦不长黄马褂皇翼轿班金笔矜穷谨人救燎助薪絶尘爵室骏迈枯蜡苦因劳民费财梨颗马关条约骂吻破械全跏趺坐山梯十番鼓事绩首告肆奢探伙条牒调朱弄粉听説通榜隤堕王明违寒喂虎割肉雾沈云暝小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