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要的意思、典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要的解釋

(1).經常不變的準則、标準。《易·繫辭下》:“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 韓康伯 注:“不可立定準也。” 孔穎達 疏:“上下所易皆不同,是不可為典常要會也。”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策·對》:“然臣所以上愚對,皆以指病陳術為典要。”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説,不可恃為典要。” 周作人 《一年的長進》:“以前我也自以為是有所知的,在古今的賢哲裡找到一位師傅,便可以據為典要,造成一種主見,評量一切,這倒是很簡易的辦法。”

(2).可靠的根據。 清 袁枚 《隨園隨筆·文人寓言》:“文人寓言不可為典要者,如《晏子春秋》二桃殺三士……其實并無其事也。” 陳垣 《<史諱舉例>序》:“此三書同出一源,謬誤頗多,不足為典要。”

(3).謂簡要而有法度。《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裴松之 注引 張璠 《漢紀》:“﹝ 荀悅 ﹞被詔删《漢書》作《漢紀》三十篇,因事以明臧否,緻有典要;其書大行于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典要”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1. 準則與規範

    指經典中的核心法則或标準依據。如《易·繫辭》中“不可為典要”,即強調不可僵化遵循固定模式,需靈活運用。

  2. 經典要義

    特指典籍中的精要内容。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提及“守其典要”,指把握經典核心思想。

  3. 典雅簡要

    形容文風或言辭簡明雅正。如宋代歐陽修主張文章應“典要不煩”,強調語言精煉而内涵深厚。

  4. 固定格式

    在特殊語境中含“固定範式”之義,如中醫古籍《傷寒論》中“以為典要”,指代既定的診治規範。

該詞含義隨語境變化,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其側重點。

網絡擴展解釋

“典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1. 不變的準則或标準
    源自《周易·系辭下》:“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不可為典要。”這裡指事物變化無常,不可固守某一成不變的法則()。後世引申為常規、标準,如唐代元稹在政論中強調“指病陳術為典要”,清代王夫之批評詩歌創作中的僵化規則“不可恃為典要”。

  2. 可靠的根據
    指可作為依據或權威參考的内容。例如清代袁枚提出“文人寓言不可為典要”,強調虛構故事不能作為可靠依據;現代學者陳垣也指出某些文獻“不足為典要”()。

  3. 簡要而有法度
    多用于文獻或制度領域,如《漢紀》因“因事以明臧否”而被贊“緻有典要”,指其既簡明又具備規範性()。現代應用中,該含義可見于藥典标準的定期檢驗要求()。


擴展說明:
“典要”的詞義演變體現了從哲學概念(《周易》的動态辯證觀)到實用範疇(文獻、制度規範)的拓展。在當代語境中,第三層含義(簡要而規範)的使用頻率較高,尤其在學術和法規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

本奏變質岩草編察微襯甲淡淡黨護道明點翰電阻箱飯鬻粉邊細絲封面風轫輔頰甘荼告首構患鈎檢怪戾貫知歸蜃皓齒朱唇婚族火輪三昧建議涓報拘頭開涖窺圖枯糜勞動對象龍綸鸬鹚句當馬回子賣賬馬甲柱漠然不動目使頤令烹啜破步千層糕青眼客齊賬少作慎交失留屑曆石室順辰蜀轸四豁投機馱筐拖拖栖栖玩話沃壄無遴鄉合缿筒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