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止的意思、節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止的解釋

控制;協調。《易·節》“苦節,不可貞” 唐 孔穎達 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禮記·樂記》“節奏合以成文” 唐 孔穎達 疏:“節止其樂,使聲音和合,成其五聲之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節制、停止,常用于表示對行為、欲望或事物的約束與終止。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節制停止

    指對某種行為或狀态進行約束,使其停止或控制在合理範圍内。

    例:節止欲望,避免過度放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6卷,第123頁。

  2. 約束與界限

    強調設立界限,防止越軌或過度發展。

    例:立法以節止社會不良風氣。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698頁。


二、詞源與結構分析


三、古典文獻用例

  1. 《荀子·性惡》:

    “聖人積思慮,習僞故,以生禮義而起法度,然則禮義法度者,是生于聖人之僞,非故生于人之性也……故必将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

    :文中“節止”概念隱含于對人性欲望的禮法約束中。

    來源:中華書局《荀子集解》,1988年,第434頁。


四、現代用法與語境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

    中華書局,1988年。

網絡擴展解釋

“節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ié zhǐ,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1.基本含義

“節止”的核心意義是控制、協調,強調通過制度或自律來約束行為。例如,在《易經》和《禮記》的注釋中,均提到“節止”與規範、調節相關,如“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2.詳細解釋

3.使用場景

4.同義詞與反義詞

5.字義分解

如需更詳細的古文例證或現代用法,可參考來源網頁(如、等)。

别人正在浏覽...

薄技參賀草率将事車蹬逞藝齒馬之嫌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出賣粗錦大羅釣詩鈎丢心落腸斷章摘句惇序輔臣負弦耕犢公府官飯黑竹合著黃頭女真溷入儆鑒兢兢業業靖民霁日斂衾六葩茫蕩漫着牦靬沒皮柴眉揚目展面揚苜蓿鷗閣平澹遣欲趣向若時篩簾擅長燒賣生谷失理失效鼠瘻贖生搜疏素屦特立騰笑拖涎卧魚無拂憲訪恓楚諧诙細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