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荊山 、 藍田山 的并稱。 荊山 在今 湖北省 南漳縣 西部,相傳 春秋 時 楚國 人 卞和 得玉璞于此山; 藍田山 在今 陝西省 藍田縣 境内,出産聞名古今中外的藍田玉。《晉書·華譚傳》:“明珠文貝,生於 江 鬱 ;夜光之璞,出乎 荊 藍 之下。”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下 隴 蜀 之名材,緻 荊 藍 之寶玉。”
(2).指美玉,用以比喻優異人才。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先聖廟堂碑》:“ 荊 藍 灼爍, 鄧 杞 扶疏。”
“荊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部分資料提到“荊藍”作為成語形容“眼神兇狠”(源于古代兵器),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來源,且未獲權威文獻佐證,需謹慎參考。
該詞核心含義集中于地理關聯與人才比喻,建議結合古典文獻(如《晉書》、楊炯詩文)進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荊藍是一個形容詞,指的是顔色呈現深藍色或青藍色的。它通常用來形容大海、湖泊或天空時的藍色。
荊藍的部首是艸(草字頭)和木(木字底)。艸部表示與植物有關,木部表示與木材有關。它共有11個筆畫。
荊藍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荊藍中的荊指的是某種植物,藍指的是一種藍紫色的植物染料。
荊藍的繁體字為「荊藍」。
在古代,荊藍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是以「囗」作為包圍,上面的「艸」表示植物,下面的「木」表示木材。整體形狀與現代類似,但結構稍有差異。
1. 正午的天空荊藍一片,沒有一絲雲彩。
2. 在海邊行走,我看到了一片廣闊的荊藍。
荊藍草、荊藍色、荊藍海洋
青藍、蔚藍、湛藍
紅色、黃色、白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