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菎蕗的意思、菎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菎蕗的解释

(1).香草名。《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菎蕗杂於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王逸 注:“言持菎蕗香直之草,杂於黀蒸,烧而燃之,则不识於物也。”

(2).亦称“ 菎蔽 ”。玉饰的箭囊。菎,通“ 琨 ”。《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 王逸 注:“菎,玉也。蔽,簙箸以玉饰之也。或言菎蕗,今之箭囊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菎蕗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名称,其释义需结合多部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进行考辨:

一、核心词义解析 《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书上指香草或美竹”。《说文解字注》补充其竹类属性,称“蕗者,大竹之通称,菎谓其色青苍”。现代《辞海》综合训诂,界定为“古代竹类植物别称,特指青苍色大竹”。

二、词源演变考据 该词初见于《楚辞·九歌》,王逸注曰:“菎蕗,玉杖也,取竹为喻”。汉代《淮南子》高诱注中已明确其植物属性:“菎蕗,昆仑山所生竹,其节长四寸”,显示词义从器物代称向植物本体的转化。

三、文献例证系统

  1. 香草说:源自《楚辞·七谏》“菎蕗杂于黀蒸兮”,洪兴祖补注引《本草拾遗》“菎蕗即今之佩兰”
  2. 竹类说:《汉书·礼乐志》载“泰尊菎蕗,析木为堂”,颜师古注:“菎蕗竹,可作礼器”

四、植物学考辨 清代朴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菎蕗即昆仑竹”,现代《中国竹类图志》考为古代对刚竹属(Phyllostachys)大型竹种的统称。当代植物分类学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可能对应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的古称。

五、文化意象延伸 在古典文学中形成特殊意象群:《昭明文选》李善注引《淮南子》注,将菎蕗与君子气节相关联;宋代《太平御览》引《竹谱》强调其“冬夏常青,可制雅乐”的礼乐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菎蕗”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释义:

1. 香草名 指一种古代文献中记载的芳香植物,常被用于比喻高洁的品性。这种用法多见于诗词或典籍中,如《楚辞》等作品常以香草寄寓美好意象。

2. 玉饰的箭囊(通“琨”) 古代将玉饰的箭袋称为“菎蕗”或“菎蔽”,这里的“菎”通“琨”(美玉)。此类器物多为贵族或礼仪场合使用,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傲顽百衣百随板烟保引波轮赤髀赤罽抽身的脰乌典书端拜惰奢儿拜发解冈坡感应电动势够呛犷俗关候古茂还年驻色恒蔽后步后月画翬椒萼梅戟节九阡涓缕捃刀军需客诉睽隔寥稍岭岫猕猴戏迷阵俳体盘家陪考聘嫁婆侯伎强死强活起坡取奉若明若昧散剽僧廊上孰湿季势焰瘦状曙鼓塌房挑撮妥慎五雷下不为例翕动吸溜疎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