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括借的意思、括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括借的解釋

搜括征借。《資治通鑒·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時府庫空竭, 昫 不知所出,請括借都城士民錢帛,自将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括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括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府強制征用民間財物的財政行為。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曆史文獻角度解析其含義:


一、核心釋義

括借(kuò jiè)指官府以強制手段征調或借用民間錢糧物資的行為。其中:


二、曆史語境與操作形式

據《宋史·食貨志》記載,宋代曾推行“括借”政策以應對軍需:

“朝廷括借民戶錢糧,以充邊儲,雖雲借貸,實多不償。”

其具體形式包括:

  1. 征調糧食:按戶強制攤派糧草,名義上登記為“借”,實則極少歸還;
  2. 攤派錢款:以“借貸”為名征收現錢,後期常轉為賦稅。

三、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四、典型文獻例證

北宋熙甯年間,為籌措對西夏戰事經費,朝廷下令:

“诏諸路轉運司括借民戶餘糧,每戶計口留足,餘皆入官。”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百四十一》)

此例印證括借的強制性及對民間經濟的掠奪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對“括借”的釋義及古例引證。
  2. 《宋史·食貨志·上四》,中華書局點校本:記載宋代括借政策實例。
  3. 漆俠《宋代經濟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分析括借的財政本質。
  4. 《續資治通鑒長編》,中華書局,2004年:原始檔案中的括借诏令。

網絡擴展解釋

“括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釋義
    “括借”指搜括征借,即通過強制手段向民衆征收財物或借貸。該詞由“括”(搜括、征收)和“借”(征用、借用)組成,強調官府或統治者在財政困難時對民衆財産的強制性索取。

  2. 曆史背景與文獻引用
    《資治通鑒·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記載:“時府庫空竭,昫不知所出,請括借都城士民錢帛,自将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詣諸州括借。”此處描述後漢時期因國庫空虛,官員向都城及地方百姓強制征借錢糧的情景。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政府因戰争、災荒等緊急情況采取的臨時財政措施,具有強制性和非自願性,與現代“借貸”的自願性質不同。

  4. 字義延伸

    • 括:此處為“搜括”意,與“包括”的常見用法不同;
    • 借:指官方名義的“征用”,非平等借貸關系。
  5. 現代關聯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相關學術研究,可類比當代的“特别稅”或“緊急征用”政策,但法律性質和實施方式存在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安近柏林牆本覺筆機不合節簿録部職才哲澄怆打春大客車單純詞電光朝露都撚子奪爵方來風清月皎分身格鬥乖硋故操換鵝群潢飾華燭惠愛晦塞解詞街面集股拒冬氪燈愧赧老死牖下列車六英籠脫藐藐謀政墨線拿鬥拍序譜學千金買賦巧妙絕倫瓊彩泣涕趨役熱罵使女鹴裘書生氣它日團年微時霧障霞雰香楮香扇消靡小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