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括借的意思、括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括借的解释

搜括征借。《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时府库空竭, 昫 不知所出,请括借都城士民钱帛,自将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数十人诣诸州括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括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府强制征用民间财物的财政行为。以下从权威词典及历史文献角度解析其含义:


一、核心释义

括借(kuò jiè)指官府以强制手段征调或借用民间钱粮物资的行为。其中:


二、历史语境与操作形式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曾推行“括借”政策以应对军需:

“朝廷括借民户钱粮,以充边储,虽云借贷,实多不偿。”

其具体形式包括:

  1. 征调粮食:按户强制摊派粮草,名义上登记为“借”,实则极少归还;
  2. 摊派钱款:以“借贷”为名征收现钱,后期常转为赋税。

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典型文献例证

北宋熙宁年间,为筹措对西夏战事经费,朝廷下令:

“诏诸路转运司括借民户余粮,每户计口留足,余皆入官。”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四十一》)

此例印证括借的强制性及对民间经济的掠夺性。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对“括借”的释义及古例引证。
  2. 《宋史·食货志·上四》,中华书局点校本:记载宋代括借政策实例。
  3. 漆侠《宋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分析括借的财政本质。
  4.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原始档案中的括借诏令。

网络扩展解释

“括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
    “括借”指搜括征借,即通过强制手段向民众征收财物或借贷。该词由“括”(搜括、征收)和“借”(征用、借用)组成,强调官府或统治者在财政困难时对民众财产的强制性索取。

  2. 历史背景与文献引用
    《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记载:“时府库空竭,昫不知所出,请括借都城士民钱帛,自将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数十人诣诸州括借。”此处描述后汉时期因国库空虚,官员向都城及地方百姓强制征借钱粮的情景。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政府因战争、灾荒等紧急情况采取的临时财政措施,具有强制性和非自愿性,与现代“借贷”的自愿性质不同。

  4. 字义延伸

    • 括:此处为“搜括”意,与“包括”的常见用法不同;
    • 借:指官方名义的“征用”,非平等借贷关系。
  5. 现代关联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或相关学术研究,可类比当代的“特别税”或“紧急征用”政策,但法律性质和实施方式存在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败折编钟骠卫笔快倒泻打偏手滴笃班谛观独运方根发轫之始复辟甘井隔音孤儿救祖记估衣海郎怙过不悛鹄峙鸾停监纪剑仙校点骄扬姬姜疾雷不暇掩耳姬仆计算机旧爱积小课筒苦酒郎曹擂搥离薄领録令人齿冷路标緑熊席庙堂之器明儿个女婿潘鬓成霜蟠石篷子噗哧泉帖涩剂沙萝卜生殖使头石罅四称锁鑐饕淫田迳王舆文赋蜗名微利襄办相顾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