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eginning of Spring;Spring begins] “立春”的俗稱
舊時州縣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豐年的習俗。 宋 晁沖之 《立春》詩:“自慚白髮嘲吾老,不上譙門看打春。”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絶早,府僚打春。”
“打春”是中國民間對立春節氣的俗稱,也是傳統農耕文化中的重要習俗,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習俗:
“打春”即“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标志着春季的開始。古人認為此時萬物複蘇,農耕活動即将展開,因此通過特定儀式祈福豐收。日期通常在每年公曆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
“打春”習俗可追溯至周代,唐宋時期逐漸完善。春牛的制作講究,骨架用桑木,泥土需冬至後取用,尺寸亦有定制(如四尺高、八尺長),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與農耕的重視。
宋代詩詞與典籍中已有記載,如晁沖之《立春》詩“不上谯門看打春”,《東京夢華錄》描述官府“打春”場景。
“打春”融合了天文曆法、農事生産與民俗信仰,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自然與人文結合的重要體現。
《打春》是一個中國傳統詞語,通常用來形容春天到來時植物生長迅速、萬物複蘇的景象。
段落2(h2标籤):拆分部首和筆畫《打春》這個詞由“扌(手)”和“日”這兩個部首組成,共有4畫。
段落3(h2标籤):來源和繁體《打春》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學作品。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打春」。
段落4(h2标籤):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打春」的表現形式可能不同于現代。根據古籍資料,可能存在一些變體寫法,但整體而言,字形與現代漢字相似。
段落5(h2标籤):例句1. 春風吹拂,大地萬物打春了。
2. 農民用鐵鍬輕輕地打春,将土壤松軟。
段落6(h2标籤):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打盹、打醬油、打扮
近義詞:迎春、迎接春天、迎接春風
反義詞:冬天、寒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