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盡;窮盡。《漢書·蘇武傳》:“路窮絶兮矢刃摧,士衆滅兮名已隤。” 漢 王充 《論衡·辨祟》:“人之死者,命窮絶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六:“ 吉水 有 南華院 者,在山谷之窮絶處。”
(2).指處困境的貧窮之人。《新唐書·劉武周傳》:“遂開倉賑窮絶,馳檄屬城。”
"窮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窮"和"絕"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向事物發展到盡頭、完全消失或斷絕的狀态。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經典文獻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徹底窮盡或斷絕
指資源、路徑、方法等完全耗盡或消失,再無延續可能。
例:《漢書·晁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甲不堅密,與袒裼同;弩不可以及遠,與短兵同;射不能中,與亡矢同;中不能入,與亡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禍也,五不當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敵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将,以其國予敵也。四者,兵之至要也。臣又聞用兵臨戰,合刃之急者三:一曰得地形,二曰卒服習,三曰器用利。……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敵也;将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此四者,兵之窮絕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
極端困窘的境地
形容人或事物陷入無法突破的困境,瀕臨絕境。
例:《後漢書·窦融傳》:"一旦更制,棄已成之功,招窮絕之患,非計之得者也。"
二者複合後,強化了"完全終結"的語義,強調不可逆轉的終局狀态。
《史記·貨殖列傳》:
"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萬者乃與王者同樂。豈所謂‘素封’者邪?非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窮絕之邦,通貨之路,非獨為利也,将以通有無、調餘補不足也。"
(此處指資源匮乏、交通斷絕的偏遠之地)
《文選·班固〈答賓戲〉》:
"朝為榮華,夕而焦悴,福不盈眦,禍溢于世。兇人且以自悔,況吉士而是賴乎?……蓋聖人以道德為胄,仁義為幹橹,窮絕乎嗜欲之津,超然乎死生之域。"
(形容徹底超脫欲望的束縛)
現代漢語中,"窮絕"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常見于以下語境:
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窮絕"詞條并釋例。
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P.1280。
清·段玉裁注,中華書局影印本。
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版。
(注: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或圖書館資源查閱全文)
“窮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極度貧困或陷入絕境的狀态,形容經濟窘迫、生活無法維持的境地。例如描述個人或家庭因貧困而失去生存希望時可用此詞。
經濟困境
現代常用義強調物質匮乏,如“開倉赈窮絕”指救濟極度貧困者(《新唐書》例)。
窮盡與絕路
古義中可表示“完全耗盡”或“無路可走”,如《漢書·蘇武傳》“路窮絕兮矢刃摧”描述路途斷絕。
注:不同文獻對“窮絕”的釋義存在細微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滬江詞典等來源。
璧圭饞食成任寵辱若驚沖撞帱茵籌子楚邦楚情初學者賜廕從實達名搭讪颠動訂賣東床快婿發電赤根節館藏歸雁好景弘多環尹僬僥甲萬節旌境遇軍令如山跨蹤樂而忘返略識之無連近莅正龍堂亂神枚速馬工敏手南中憑憑平盈破鼓亂人捶镕鑒賽蘭伸伸守經達權霜袍水遞鋪私赍鎖柄堂食攤配銅盤重肉外商吳安王舞鞾五雲谿鄉縣孝子賢孫襲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