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偉強悍。 王闿運 《鄒漢勳傳》:“天下多事,魋悍剽利之士,猶幸多免。”
“魋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分析:
字義拆解
組合詞義
“魋悍”形容人如熊獸般強壯勇猛,含彪悍、粗犷之意,常見于古籍中對人物性格或體魄的描述。例如《史記》中曾用類似詞彙刻畫武将的威猛形象。
使用場景
該詞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如外貌特征或性格特質)。
建議:閱讀時若遇此類生僻詞,可優先查閱《漢語大字典》或《說文解字注》等工具書,并注意語境關聯。
《魋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勇猛、強悍、勇敢無畏的樣子。
《魋悍》這個詞可以拆分為“魚”和“厶”兩個部首。
拆分後得到的筆畫數分别是:“魚”(11畫)和“厶”(2畫)。
《魋悍》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魋何裨鲸脂。”其中,“魋”即指勇猛強悍的樣子。
《魋悍》的繁體字為「魋悍」。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魋」的形狀如下:
決字頭部有三個魚形,而尾部則有魚尾紋。整個字形如一條遊動的魚。
「悍」的古代寫法為「忕」,由兩個心形組成。這種寫法意味着勇猛果敢。
1. 他在戰場上展現出魋悍的氣概,讓人敬佩。
2. 這個足球隊的隊長非常魋悍,總是敢于面對任何困難。
1. 魋力:指勇猛、強大的力量。
2. 魋悟:表示勇敢且機智聰慧。
1. 勇猛
2. 強悍
3. 勇敢
1. 膽怯
2. 膽小
3. 怯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