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髡夫的意思、髡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髡夫的解释

指僧人。 唐 李德裕 《王智兴度僧尼状》:“访闻 泗州 置坛次第,凡髡夫到者人纳二緡,给牒即回,别无法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髡夫(kūn f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代文献用例两方面进行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髡(kūn)

    本义指古代剃除头发的刑罚。《说文解字》载:“髡,剃发也。” 在“五刑”体系中属耻辱刑,通过破坏身体发肤的完整性象征对罪人的惩戒。后引申为僧侣落发出家的行为,如《资治通鉴》注“髡,剃发也,僧侣去发为髡”。

  2. 夫(fū)

    泛指成年男性,或作指示代词“彼”“此”解(如《左传》“夫二人者”)。此处与“髡”组合,特指受刑者或僧人。

二、文献中的双重含义

  1. 刑罚受刑人

    指被判处髡刑的男性罪犯。《汉书·刑法志》记载秦代刑罚制度时提及“髡钳为城旦”,即剃发戴枷服劳役的男性刑徒。此义强调其社会身份的贬损性。

  2. 出家僧侣

    佛教传入后,“髡”转为对僧人剃度的指称。唐代《一切经音义》释“髡头”为“剃发出家”,故“髡夫”可指代僧侣。如宋代笔记《云麓漫钞》载“髡夫缁服,持戒修行”,此处即指僧人群体。

三、词义演变特征

该词从刑罚术语扩展至宗教称谓,反映古代身体发肤观念与宗教仪轨的交融。其使用多见于唐以前文献,宋元后逐渐被“僧”“秃”等词替代,现代汉语已罕用。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释“髡”字
  2. 班固《汉书·刑法志》刑罚制度记载
  3. 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释僧侣剃度
  4.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宗教习俗描述
  5. 司马光《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刑名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髡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 基本词义
    该词读作kūn fū,字面可拆解为“髡”(剃发)与“夫”(成年男子),合指剃发的男性,即僧人。

  2. 历史文献例证
    唐代李德裕在《王智兴度僧尼状》中记载:“凡髡夫到者人纳二緡,给牒即回”,描述了当时泗州僧人需缴纳两缗钱(货币单位)以获取官方度牒(僧人身份凭证)的现象。这反映了唐代政府对僧籍的管理制度。

  3. 综合释义
    该词特指通过官方程序正式出家的僧人,隐含对僧人身份合法性的强调。其使用多见于唐代文献,现代汉语中已罕见。

注意:由于该词属于生僻古语,且当前可查证的权威资料有限(当前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汉语大词典》或专业古籍数据库进一步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

榜服蚌中月崩陷变卦不识局面猜度裁谏村人黨證颠寒作热调质丁绢断念惇懿风环雨鬓伏阴个案贡举巩膜轨宪黄毛团儿浣衣里护身佛胡走游飞交集疾不可为井脉敬慕进领机窍救过旧燕归巢诓财鲲子纍离理辜另眼相待林郎流飘伦纪面称迷希闹新房堡团黔民青皋手柬树木瞬霎庶女叫天松膏鲐腹胎卵太子洗马天矢阴危剧危榭沃州雾集消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