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釋紱 ”。
“釋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釋黻”意為辭去官職,其中“釋”指解除、放棄,“黻”是古代系官印的絲帶,象征官職。該詞與“釋绂”為異體關系(“黻”通“绂”),常見于漢魏時期的文獻。
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文學作品中,體現文人對仕途的淡泊态度。例如吳質書信中“思投印釋黻”即表達希望辭官侍奉君主的意願。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來源4)的權威釋義。
釋黻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解釋、說明。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讠(讠字旁,表示語言、言語)和複(複字旁,表示重複、再次)。它的總筆畫數為十九畫。
《釋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顯德》一篇中,其中說:“堂皇逸黻,簡策共班。”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廟堂上所用的黻服,以及用來策勳功的牌坊,并加以解釋說明。後來,黻這個字的意義逐漸擴展,成為解釋、說明一切事物的通用名詞。
在繁體字中,釋黻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一些不同,其中釋黻在古時候寫法中的樣子是“釿”。而在古代的蔔辭刻石中,釋黻的字形有所變化,變為“丷馬寸京”。
以下是一些例句,來說明釋黻的具體用法:
組詞:釋義、釋讀、解釋、釋文等。
近義詞:解說、講解、說明。
反義詞:疑問、歧義、不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