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昆弟的意思、昆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昆弟的解釋

[elder and younger brothers;brothers] 兄和弟,比喻親密友好

昆弟,四體也,故昆弟之義無分。——《禮儀·喪服》

貴昆弟友愛之情

詳細解釋

(1).兄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我請昆弟仕焉。” 唐 陳鴻 《長恨歌傳》:“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貴,爵為通侯。”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單于,我們的嘉賓,我們的昆弟。”

(2).常以喻親密友愛。《戰國策·齊策一》:“今 秦 楚 嫁子取婦,為昆弟之國。”《漢書·衡山王賜傳》:“ 元朔 五年秋,當朝,六年,過 淮南 。 淮南王 乃昆弟語,除前隙,約束反具。” 顔師古 注:“為相親愛之言。” 宋 蘇轼 《求婚啟》:“結縭早歲,已聯昆弟之姻親;垂白南方,尚念子孫之嫁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昆弟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稱謂詞,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字源與本義

  1. 字形解析

    • 昆:從“日”從“比”,《說文解字》釋為“同也”,本義指日光下的并列關系,引申為“同輩、共同”㊟。
    • 弟:象形字,原指繩索纏繞次第,後專指同輩中年齡較小的男性㊟。

      二者結合,昆弟最初指同輩男性間的長幼關系,強調血緣或拟血緣的并列次序。

  2. 核心釋義

    • 狹義:親兄弟(兄為“昆”,弟為“弟”),如《禮記·中庸》:“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 廣義:泛指同宗同輩男性,或擴展至結拜兄弟、親密友人,如《史記·張儀列傳》:“吾與子為昆弟之國。”

二、文化引申與用法

  1. 倫理象征

    古代以“昆弟”喻家族和睦,如《論語·顔淵》強調“兄弟怡怡”,體現儒家“悌道”倫理㊟。

  2. 社會關系擴展

    • 政治隱喻:諸侯國互稱“昆弟之國”(如《戰國策》),象征平等同盟。
    • 拟血緣化:異姓結拜稱“金蘭昆弟”,見于《世說新語》㊟。

三、現代語境與演變

  1. 書面語保留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或固定搭配(如“昆弟之誼”),口語常用“兄弟”替代。

  2. 文化遺存

    部分方言(如閩南語)仍保留“昆”指代兄長,如“大昆”(長兄)㊟。


權威文獻參考


四、例證與典籍

  1. 經典用例
    • 《儀禮·喪服》:“昆弟四體也,故昆弟之義無分。”
    • 白居易《自詠》:“一家五十口,一郡十萬戶。出為差科頭,入為衣食主。水旱合心憂,饑寒須手撫。所以甚于親,所以優于哺。如何有昆弟,盡作分飛羽?”

五、現代應用場景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等工具書,并援引《說文解字》《禮記》《史記》等典籍例證,确保考據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昆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ūn dì,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兄和弟,即同父母的兄弟關系。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我請昆弟仕焉”,即指兄弟間的仕途安排。

  2. 比喻親密友好
    常用于形容兄弟般的情誼,或引申為朋友、國家間的親密關系。如《戰國策·齊策一》提到秦楚兩國“為昆弟之國”,即以昆弟比喻邦交友好。現代作家曹禺在《王昭君》中也用此詞表達親近之意。

  3. 同輩人的泛稱
    在文言文中,昆弟還可指同輩或身份相當的人。例如《漢書·衡山王賜傳》中“過淮南”時提到的昆弟,即指同輩宗親。

昆弟既表示血緣兄弟,也用于比喻深厚情誼或同輩關系,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其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尤為常見,現代語境中多保留比喻義。

别人正在浏覽...

貝貨邊俎逼迩并立霃霃弛高骛遠榱題大兒悼栗非意相幹奮勵幹戈征戰梗林古華韓蜨赫晔鴻典環向簡翟竭樸驚心奪目勁利禁内郡厲居軸處中空翠扣請哭喪着臉老視冷漠黧雞龍耳荦角門面杯密密稠稠明妃南緯齧臂盟乜斜纏帳蟠辟遷進鉗盧青燈窮秀才碕嵚氣籲籲曲諱取青妃白人俗聖淑飾情矯行疏密有緻宋亭提案填詞恌輕逶麗為書五馬渡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