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薄。《新唐書·文藝傳上·崔信明》:“ 揚州 録事參軍 鄭世翼 者,亦驁倨,數恌輕忤物。”
"恌輕"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恌"(音 tiāo)和"輕"(音 qīng)組成,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或行為狀态。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注疏,其核心含義可歸納如下:
本義為輕佻、淺薄。《說文解字·心部》釋:"恌,愉也。從心兆聲。"段玉裁注:"愉者,薄也。"《爾雅·釋言》明确"恌"通"佻",表輕浮之義。
原指重量小,引申為輕率、不莊重。《玉篇·車部》:"輕,不重也,又賤也。"《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輕則寡謀"即用此引申義。
"恌輕"為同義複合結構,強調雙重輕浮特質:
《詩經·小雅·鹿鳴》"視民不恌"句,漢代鄭玄箋注:"恌,偷也。"清代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進一步闡釋:"恌輕即輕佻,謂不厚重也"。
《漢語大詞典》收錄"恌輕"詞條,釋為"輕薄,不莊重",引明代方以智《通雅·釋诂》"恌輕猶輕佻"為書證。
與"輕佻""儇薄""儇佻"構成同義網絡,均含貶義色彩。清代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指出:"恌,叚借為佻,實為窕",揭示其與"佻達""窕冶"的語義關聯。
該詞雖屬文言遺存,但詞素"輕"的貶義用法仍活躍于現代漢語(如"輕浮""輕狂"),而"恌"作為語素保留在"輕恌""恌躁"等罕用詞中。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中華書局)
“恌輕”是一個形容詞,表示“輕薄、輕浮”之意,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恌輕”由“恌”和“輕”組成,其中“恌”讀作tiāo(同“佻”),意為輕薄、輕佻;“輕”表示輕浮、不莊重。組合後形容人言行舉止浮躁、不持重。
字形與字源
古籍用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字形演變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及《新唐書》相關記載。
堡寨邊羅漢筆管條直不假叉道倡儈長縻愁翠大雀等第佃科颠阻凋換法流發揚踔厲風止拐孤官道挂拍庋藏酣肆弘厲恢廣降職焦溺驕泰淫泆驕侮假天嘉響诘曲聱牙禁革金絲猴緊屯屯遽切窭數刻舷苦主廉退凓冽龍争虎鬥緑袍馬頭琴篾籮冥浮陌面不相識秋蓂攘畧軟紅香土沙書身分不明升壓神氣侍子私斂汍瀾微不足錄詳開骁傑諧俗斜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