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端的意思、揆端的詳細解釋
揆端的解釋
估量事物的端倪。 漢 王充 《論衡·實知》:“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從閭巷論朝堂,由昭昭察冥冥。”
詞語分解
- 揆的解釋 揆 í 度(?),揣測:揆度。揆策。揆古察今。 道理,準則:千載一揆。 事務:百揆。 管理,掌管:揆百事。 舊稱總攬政務的人,如宰相等:閣揆。揆席(宰相之位)。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網絡擴展解釋
“揆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kuí duān
- 注音:ㄎㄨㄟˊ ㄉㄨㄢ
- 釋義:指通過觀察事物的初始迹象或端倪,進行推測和判斷。通俗來說,即“估量事物的端倪”。
出處與用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漢代王充的《論衡·實知》,原文為:“凡聖人見禍福也,亦揆端推類,原始見終,從闾巷論朝堂,由昭昭察冥冥。”。這裡強調通過細微征兆推斷整體趨勢的思維方式。
- 用法示例:多用于描述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洞察,如“揆端推類”(通過端倪類推整體)、“揆端察微”(觀察細節以推測全局)等。
補充說明
- 現代應用: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學術或文學語境中。如需近義詞或擴展學習,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論衡》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揆端》的意思
《揆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審察、探究問題的根源或真相。
揆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揆端》的拆分部首是手,左邊的部首是扌,右邊的部首是立。
《揆端》共有16個筆畫。
揆端的來源
《揆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古代,《揆端》一詞用于形容審查問題的方法和實踐。
揆端的繁體
《揆端》的繁體字為「揆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揆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有一種「隸書」寫法,但具體的形狀和結構變化難以确定。
揆端的例句
1. 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們需要從多個角度揆端。
2. 他始終相信揆端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揆端的組詞
揆瀝(揣度深淺)、揆情(推測感情)、揆度(揣測估計)、揆測(猜測推測)。
近義詞和反義詞
揆端的近義詞可以是探求、尋查、考辨,反義詞可以是輕率、草率、不深思熟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