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寬政的意思、寬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寬政的解釋

謂為政寬大,不苛刻。《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羈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後漢書·王龔傳》:“ 暢 深納 敞 諫,更崇寬政,慎刑簡罰,教化遂行。” 唐 韓愈 《寒食日出遊》詩:“自嗟孤賤足瑕疵,特見放縱荷寬政。”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 隋炀帝 橫征暴斂,大興兵役,課役法全被破壞,所謂寬政,無非是些具文而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寬政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度的政治術語,指統治者以寬容、仁厚為原則推行的治國政策。其核心含義體現在以下方面:

  1.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定義,“寬”指寬松、寬厚,“政”指政策或治理方式,合稱表示以減輕賦稅、簡化法令、體恤民情為主要特征的政治舉措。詞性為名詞,屬偏正結構,常見于史書及政論典籍,例如“寬政惠民,國泰民安”(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版)。

  2. 曆史淵源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原指周代“緩刑罰、薄賦斂”的治理理念。漢代發展為“與民休息”政策,如漢文帝減免田租;唐代貞觀年間“寬政”進一步制度化,設立均田制與租庸調制(來源:《中國曆史政治術語辭典》)。

  3. 應用場景與延伸

    現代語境中,“寬政”可引申為政府推行的惠民措施,例如減稅降費、簡化行政審批等。在文學作品中常與“苛政”對比,凸顯仁政思想,如白居易《策林》中“寬政則民樂,苛政則民怨”。

  4. 近義與反義詞

    近義詞包括“仁政”“德政”,反義詞為“暴政”“苛政”。需注意“寬政”強調政策的具體内容,而“仁政”更側重統治者的道德屬性。

網絡擴展解釋

“寬政”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寬政”指統治者或政府以寬松、寬容的政策治理國家或處理事務,強調對人民減少苛責、給予恩惠。其核心由“寬”(寬容、寬大)和“政”(治理、政策)組成。

二、詳細說明

  1. 中文語境
    在漢語中,“寬政”多用于描述為政寬大、不嚴苛的治理方式。例如:

    • 《左傳》提到“及于寬政,赦其不閑于教訓”,指寬大處理過失。
    • 《後漢書》記載“崇寬政,慎刑簡罰”,強調減輕刑罰、推行教化。
  2. 日本年號
    在日本曆史中,“寬政”(1789-1800年)是光格天皇的年號,對應江戶幕府德川家齊時期。此時日本正值社會穩定期,與中國清朝乾嘉時期同期。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概念

五、擴展信息

中國曆史上,“寬政”常與“休養生息”政策關聯,如漢初文景之治。日本寬政年間則推行了文化改革,史稱“寬政異學之禁”。

别人正在浏覽...

百馮崩倒冰檗趻踔赤筆書楚色楚羨酢酨打包僧戴角大明打算典選兒子氣鳳栖梧風音怪不得祼鬯喝盞黃葛樹花孽回逝彙水講臉潔水進德脩業進謀絶樣醵錢老夫拉仗聆音六月龍鳳舸昧私妙工摩肩接踵娘老子潛畜凄唳清靖親累跂息善和铩羽涸鱗掏摸停步梯棧投降婉悅文思梧鼠五技仙俦響廊香辇現世現報校讐憢悍霞炤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