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 old fellow like me] 年老的男子自稱
老夫自有主張,爾等不必多言
(1).年老的男子。《易·大過》:“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李鼎祚 集解:“二體乾老,故稱老夫。” 高亨 注:“夫,男子……老男娶得少女為妻,轉向年輕,故無不利。” 唐 李賀 《老夫采玉歌》:“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或老夫無衣,扶杖於樹底;或病嫗無被,夕卧於竈眉。”
(2).年老男子的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緻事……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 鄭玄 注:“老夫,老人稱也。” 唐 杜甫 《北征》詩:“老夫情懷惡,嘔洩卧數日。”《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先生既遇着老天,不必求籤了。” 梁啟超 《*********未來記》第二回:“老夫也不能細述,隻把他初立黨時公拟的辦事條略背誦一回罷。” 葉6*劍6*英 《八十書懷》詩:“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老夫漢語 快速查詢。
“老夫”是古代漢語中老年男子的自稱,常見于典籍、文學作品或早期白話中。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定義
指年長男性對自己的謙稱,多用于七十歲以上。《禮記·曲禮上》記載:“大夫七十而緻事……自稱曰老夫”,說明這一稱謂與古代官員退休制度相關。
使用場景
特殊含義
《易經·大過》提到“老夫得其女妻”,通過“老夫”與“少妻”的對比,暗喻事物枯而複生的哲學概念。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仿古語境、戲曲台詞或特定方言中。需注意:該詞具有時代特征,日常交流使用易顯突兀。
(注:、6、7内容與、4、5重複,故未單獨引用)
老夫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稱呼年長的男子。它多指的是年紀大、經驗豐富的男性,也可以用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或稱謂。
老夫的字形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老”,右邊是“夫”。其中,“老”字表示年長,是一個單獨常用的字,它的拼音是“lǎo”,由5個筆畫組成。而“夫”字則表示男性,它的拼音是“fū”,由4個筆畫組成。
老夫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在繁體字中,老字的字形保持一緻,隻是夫字的字形稍有不同,稱為“伕”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老夫這個詞在古代常寫作“老.”“夫”,其中的點表示夫字的音節。這種寫法用于區分和注釋不同的音節和意義。
1.這位老夫多年從事農業,經驗豐富。
2.老夫在此,願為大家效勞。
組詞:老年、夫子、老夫子。
近義詞:年長者、長者、老者。
反義詞:少年、少者、年輕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