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的意思、聆音的詳細解釋
聆音的解釋
聞聲。《文選·潘嶽<射雉賦>》:“彼聆音而逕進,忽交距以接壤。” 徐爰 注:“彼野雉聞媒聲,便逕來鬪。” 晉 陸雲 《贈顧彥先》詩之五:“瞻儀情感,聆音心悲。” 晉 陶潛 《自祭文》:“候顔已冥,聆音愈漢。”
詞語分解
- 聆的解釋 聆 í 聽:聆聽。聆取。聆教(刼 )。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音的解釋 音 ī 聲,亦特指有節奏的聲:聲音。音樂(?)。音律。音色。音量。音區。音韻。音像。音容(聲音、容貌)。弦外之音。 信息,消息:音信。佳音。音訊。 筆畫數:; 部首: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聆音”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líng yīn
- 核心含義:指「聞聲」,即仔細聆聽聲音或消息。如《文選·潘嶽<射雉賦>》中“彼聆音而逕進”描述野雉聽到聲音後徑直争鬥的情景。
二、古籍出處與擴展
- 古典文學
晉代陸雲《贈顧彥先》用“聆音心悲”表達聞聲生情,陶潛《自祭文》以“聆音愈漢”暗含對聲音的深刻感知。
- 功能延伸
在《射雉賦》徐爰注中,“聆音”被解釋為通過聲音判斷行動,後衍生出「察理」之義,如現代造句“做官的人講究聆音察理”,指通過聆聽分析事理。
三、現代應用與寓意
- 姓名學:作為名字時,“聆”象征仔細傾聽,“音”代表聲律或信息,整體寓意明智聰慧、善解人意。
- 實用場景:可用于形容敏銳的洞察力,例如“善聆音者能辨真僞”。
四、關聯概念
- 近義詞:傾聽、辨聲、察言。
- 反義詞:充耳不聞、漠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選》及晉代詩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聆音
聆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耳”和“令”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聆字的左邊是“耳”部,右邊是“令”部。它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聆音是一個古代漢字,形成于秦漢時期,推測源自于《尚書·泰誓》篇。在古代文獻中,聆音通常意味着傾聽、聆聽,形容傾聽音樂、聲音。
繁體:聆音的繁體字是「聆聲」。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聆音的寫法稍有變化。有些文獻中将“耳”部分寫作“耳目”,表示視聽之能,有時候也使用類似于「耳」的形狀表現出聽力的意義。
例句:他在大廳裡聆音,專心地傾聽演奏家的音樂。
組詞:聆聽、聆賞、聆聽者、聆辯。
近義詞:傾聽、聽取、聽見、聽覺。
反義詞:忽略、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