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鹵掠的意思、鹵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鹵掠的解釋

擄掠。鹵,通“ 虜 ”。《漢書·高帝紀上》:“所過毋得鹵掠, 秦 民喜。”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鹵與虜同。”《宋史·嶽飛傳》:“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諸将擁重兵,養寇飽鹵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鹵掠(lǔ lü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動詞,由“鹵”與“掠”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的釋義,其核心含義為“以武力搶奪財物或人口”,多用于描述古代戰争中的劫掠行為。

從構詞角度分析:

  1. “鹵”通“擄(lǔ)”,本指古代戰争中用容器(如鹵鬥)煮鹽,後假借為“擄”,表示強行奪取。《說文解字注》指出該字在秦漢文獻中常作“擄掠”義。
  2. “掠”原指奪取、搶奪,《玉篇》釋為“奪取也”,強調暴力手段的侵占行為。

文獻用例可見于《後漢書·南匈奴傳》:“匈奴數寇邊,鹵掠吏民”,此處描述匈奴軍隊侵犯邊境、劫掠百姓的史實。此詞在《資治通鑒》等史書中亦頻繁出現,多與軍事行動相關聯,體現其特定的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逐漸被“擄掠”“劫掠”等替代,但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鹵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曆史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鹵掠”意為擄掠,指通過武力搶奪財物或人口的行為。其中:

二、通假字與讀音

三、曆史用例

  1. 《漢書·高帝紀》記載劉邦入關中時下令“所過毋得鹵掠”,以安撫秦地百姓。
  2. 《宋史·嶽飛傳》提到嶽家軍嚴令“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體現軍紀嚴明。
  3. 清代吳偉業詩句“諸将擁重兵,養寇飽鹵掠”,批判将領縱容劫掠行為。

四、現代用法

該詞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語境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擄掠”一詞理解其含義。需注意古漢語中“鹵”的其他含義(如鹽鹵、濃汁)與此處無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通假字演變,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書》注疏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昂藏七尺阿錫辯雕儦儦兵痞弊躧猼訑不旋時殘碑蠶禮澄簡崇班寵谕春頒辏泊大言不慙典城飛走風能浮鷗凫尊共存共榮乖常官蔭鼓逗鴻都懷囊讙傳火絨草建巳月急處從寬極笑絶妙好辭俊倈淩錐理氣隸屬路腳羅圈馬秋鳴鸢密運年糕跑跳配當七高八低寝慢七色去水人間重晚晴三衣燒丹水木清華水榭厮豎跎漢瓦礫挽卒蚊子木物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