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所的意思、邏所的詳細解釋
邏所的解釋
指巡邏哨所。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五:“有一人,以小船載年少婦,以大刀插著船,挾暮來至邏所。”《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和三年》:“每逢邏所,輒以杖叩船曰:‘何處覓 庾冰 ? 庾冰 正在此。’人以為醉,不疑之, 冰 僅免。” 胡三省 注:“邏所,謂津要置邏卒之所。”
詞語分解
- 邏的解釋 邏 (邏) ó 巡察:巡邏。邏吏(巡邏官)。邏騎。邏卒。 遮攔:“蛛蝥結網工遮邏”。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所的解釋 所 ǒ 處,地方:住所。哨所。場所。處所。 機關或其他辦事的地方的名稱:研究所。派出所。 量詞,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用在動詞前,代表接受動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領的部隊)。所謂(.所說的;.某些人所說
專業解析
“邏所”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邏”與“所”組合構成。從詞義分析:
- “邏”本義為巡查、巡行,如《說文解字》釋為“巡也”,後衍生出“邏卒”(巡邏兵)、“邏騎”(巡邏騎兵)等詞。
- “所”為名詞性詞綴,表處所或機構,如《玉篇》注“處也”,常見于古代官署名(如“千戶所”)。
- 組合義可推斷為“執行巡邏任務的場所或機構”。曆史文獻中偶見用例,如明代《兵志》載“邊鎮設邏所,防寇侵轶”,指邊防巡邏站點。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僅見于部分曆史研究文獻。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中國曆史官制辭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邏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巡邏哨所,主要用于軍事或治安相關的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邏所(拼音:luó suǒ)指古代設置在交通要道、渡口或關隘處的巡邏哨站,通常有士兵(邏卒)駐守,負責巡查、警戒或盤查過往人員。
2.文獻例證
- 晉代幹寶《搜神記》卷五記載:“挾暮來至邏所”,描述有人傍晚抵達巡邏哨所的情景。
- 《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和三年》提到,庾冰逃亡時通過僞裝騙過邏所守衛,可見其職能包括盤查可疑人員。
3.功能與設置
- 多設于津要之地(水路或陸路要沖),如渡口、關隘等。
- 職責包括維護治安、防禦外敵、緝捕逃犯等,類似現代邊防檢查站或崗哨。
4.常見誤解辨析
- 需注意與“邏輯”“推理”等現代詞彙區分。個别資料(如)誤将其解釋為“邏輯推理”,實為混淆了字形相近的“邏”字含義。
“邏所”是古代軍事設施,強調巡邏與警戒功能。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搜神記》等古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哀窮悼屈霸王鞭北徼避世金馬壁延璧儀呈明塵習塵嚣齒牙餘慧丹泣帝郊定住渎慢高垲共工寡與鬼躁哈哈兒谽谺怙寵晦默驕滿借賃诘盤唧唧警繩九重閣絶賣吭吭曠衍連環字領港龍魂盧行者溺人攀胡瞥映怯怯勤舊秋胡騷馬僧多粥少賞笑赸撒石帆唐宋八大家滔滔不絕天年不齊鐵器時代渟涔通知書土改網頁遊戲猥煩猬起鷄連微生物線性表小流氓斜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