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巡邏哨所。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五:“有一人,以小船載年少婦,以大刀插著船,挾暮來至邏所。”《資治通鑒·晉成帝鹹和三年》:“每逢邏所,輒以杖叩船曰:‘何處覓 庾冰 ? 庾冰 正在此。’人以為醉,不疑之, 冰 僅免。” 胡三省 注:“邏所,謂津要置邏卒之所。”
“邏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巡邏哨所,主要用于軍事或治安相關的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邏所”是古代軍事設施,強調巡邏與警戒功能。若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或具體案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搜神記》等古籍記載。
《邏所》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luó suǒ。意思是指事物的來處、出處。
此字的構成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部(辵)、右邊是“走”部(走)。總共包含了10個筆畫。
《邏所》是漢字的一種,具有悠久的曆史。其字形來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由現代定字規範所确定的。在繁體字中,邏所的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代,邏所的寫法多樣,隨着時代的演變,字形也有所改變。如楷書中的邏所字,字形較為規整,書寫端莊;而在隸書中,邏所字的筆畫則較為草率,形态較為潦草。
他向大家解釋了這個詞的邏所,讓大家對這個詞的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邏所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如:邏輯(luó ji)- 指推理、思維的合理性;邏輯學(luó ji xué)- 研究推理的科學;實邏輯(shí luó ji)- 指實際意義上的邏輯。
近義詞指與邏所意思相近的詞語,如:來源、出處、起源等。
反義詞指與邏所意思相反的詞語,是邏所的對立面,如:去向、未知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