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骓的意思、烏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骓的解釋

項羽 所騎戰馬名骓,後人稱作烏骓。 明 楊慎 《詞品·虞美人草》:“ 唐 人舊曲雲:帳中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攬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 楚 歌聲,正三更。烏騅欲上重相顧,艷态花無主。” 清 陳維崧 《法曲獻仙音·詠鐵馬同雲臣賦》詞:“赤兔無成,烏騅不逝,屈作小樓簷馬。”《鏡花緣》第三九回:“那船順風吹去,就是烏騅快馬也趕他不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烏骓”是古代中國曆史與文學中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烏骓”是楚霸王項羽的坐騎,特指一匹通體黑色、四蹄雪白的駿馬,因其毛色與形态得名。名稱中的“烏”指黑色,“骓”為古代良馬的代稱。

曆史與文學背景

  1. 曆史記載
    烏骓出自《西漢演義》,被描述為“天下第一駿馬”。在項羽征戰中,烏骓參與巨鹿之戰等戰役,以速度和耐力著稱,史載“一日行千裡”。

  2. 象征意義
    烏骓被視為忠誠與勇猛的象征。傳說項羽自刎烏江後,烏骓拒絕渡江,躍入江中殉主,這一情節強化了其忠貞形象。成語“烏骓”也用以比喻珍貴人才或罕見寶物。

  3. 文化衍生

    • 安徽馬鞍山市的得名傳說與烏骓有關,相傳其馬鞍落地化為山丘。
    • 郭沫若曾寫詩贊頌烏骓,稱其“負箭滿身猶急馳”,突顯其不屈精神。

形态與争議

烏骓不僅是曆史名駒,更是文化符號,承載着對忠誠、氣節的贊美。其形象在詩詞、傳說中反複出現,成為中華文化中“義馬”的代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骓

烏骓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分别是烏和骓。烏骓的意思指的是黑色的騾馬。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烏骓的部首分别是馬和骨,骓的拼音是zhuī。烏骓總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烏骓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六年》中,描述了魯國的公主因得到一匹黑色的騾馬而非常高興。這個詞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黑色的騾馬。

繁體

烏骓的繁體字為烏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烏骓字寫作烏騅。

例句

1. 他騎着一匹烏骓,風馳電掣一般。

2. 烏骓通過崎岖的山路迅速而穩定地前進。

3. 這匹烏骓是國王的珍貴坐騎。

組詞

1. 烏黑:形容顔色非常黑。

2. 骓馬:指骓色的馬匹。

近義詞

烏色、黑色

反義詞

白骕、白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