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骓的意思、烏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骓的解釋

項羽 所騎戰馬名骓,後人稱作烏骓。 明 楊慎 《詞品·虞美人草》:“ 唐 人舊曲雲:帳中草草軍情變,月下旌旗亂。攬衣推枕愴離情,遠風吹下 楚 歌聲,正三更。烏騅欲上重相顧,艷态花無主。” 清 陳維崧 《法曲獻仙音·詠鐵馬同雲臣賦》詞:“赤兔無成,烏騅不逝,屈作小樓簷馬。”《鏡花緣》第三九回:“那船順風吹去,就是烏騅快馬也趕他不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骓(wū zhuī)是漢語中特指一種黑色駿馬的古稱,其釋義與文化内涵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單字解析
    • 烏:象形字,本義為烏鴉,引申指黑色。《說文解字》載:“烏,孝鳥也。象形。”
    • 骓:形聲字,從馬隹聲,專指毛色青白相間的馬。《爾雅·釋畜》注:“蒼白雜毛,骓。”

      合義:“烏骓”即通體純黑、無雜毛的良馬,強調其毛色特征與神駿之姿。


二、曆史典故與文學意象

  1. 項羽坐騎的象征

    烏骓最著名的記載見于《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駿馬名骓,常騎之。” 此馬伴隨項羽征戰,垓下之戰時,項羽悲歌“時不利兮骓不逝”,賦予烏骓“忠勇悲壯”的文化符號,成為英雄末路的見證者。

  2. 詩詞中的意象升華

    唐代杜牧《題烏江亭》以“汗血烏骓馬上馱”隱喻項羽之敗,明代小說《西漢演義》更将烏骓神化為“踏雲烏骓”,強化其超凡特質。此類文本使烏骓逐漸脫離具體馬匹,升華為“名将良駒”的文學母題。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烏骓,項羽所騎駿馬名,後泛指黑色駿馬。”

  2. 《辭海》(第七版)

    釋為:“古代名馬,項羽坐騎。毛色純黑,性烈善馳。”


文化延伸:符號化意義

烏骓因項羽典故被賦予三重象征:


參考資料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00365-7.
  2. 郭璞. 《爾雅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3128-4.
  3. 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 ISBN 978-7-101-07225-4.
  4. 杜牧. 《樊川詩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9271-1.
  5.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詞條“烏骓”. 線上訪問
  6.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ISBN 978-7-5326-5350-0.

網絡擴展解釋

“烏骓”是古代中國曆史與文學中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的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烏骓”是楚霸王項羽的坐騎,特指一匹通體黑色、四蹄雪白的駿馬,因其毛色與形态得名。名稱中的“烏”指黑色,“骓”為古代良馬的代稱。

曆史與文學背景

  1. 曆史記載
    烏骓出自《西漢演義》,被描述為“天下第一駿馬”。在項羽征戰中,烏骓參與巨鹿之戰等戰役,以速度和耐力著稱,史載“一日行千裡”。

  2. 象征意義
    烏骓被視為忠誠與勇猛的象征。傳說項羽自刎烏江後,烏骓拒絕渡江,躍入江中殉主,這一情節強化了其忠貞形象。成語“烏骓”也用以比喻珍貴人才或罕見寶物。

  3. 文化衍生

    • 安徽馬鞍山市的得名傳說與烏骓有關,相傳其馬鞍落地化為山丘。
    • 郭沫若曾寫詩贊頌烏骓,稱其“負箭滿身猶急馳”,突顯其不屈精神。

形态與争議

烏骓不僅是曆史名駒,更是文化符號,承載着對忠誠、氣節的贊美。其形象在詩詞、傳說中反複出現,成為中華文化中“義馬”的代表。

别人正在浏覽...

哀告晻薆安忍無親餐霞飲瀣承間喘息之間出花兒觸綸打插彈責頂杆堕懶貳音富民侯共蒂蓮黑咕隆咚鶴寝黃蘖毀離糊突蹇産揀刺翦柳教招雞蛋裡找骨頭截爪岌岌可危稽禮警阙急飐飐钜夫魁儒斂葬骊火離襟納頭乜乜斜斜屏篷平衢婆羅門呪凄怅窮囚鳅蛑繞騰山民神光是非分明摅畧缌麻死聲活氣田業亭皐同心鳥瓦苔圍棋委曲成全踒跌香座謝紙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