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诋惡的意思、诋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诋惡的解釋

責罵、憎惡。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 宋煇 ﹞在 揚州 ,嘗掖 高宗 登舟渡 江 ,故被記録,歷登運使,以殿撰知 臨安府 。士民皆詆惡之,目為‘油澆石佛’,甚者呼為‘烏賊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诋惡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诋”和“惡”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為通過言語毀謗、丑化他人。以下從權威漢語工具書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诋(訾)

    《說文解字》釋為“诃也”,即斥責、诽謗㊟。引申為用言語攻擊、污蔑,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作漁父、盜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

  2. 惡(惡)

    《康熙字典》注“丑也,瑕也”,指缺點或丑化行為㊟。此處作動詞,意為揭露污點或刻意貶損。

二、複合詞釋義

诋惡 =诋(毀謗) + 惡(揭短),指以惡意言論貶損他人名譽,強調主觀的污蔑意圖。例如:

《漢書·劉向傳》載:“(石顯)專權擅朝,排擠賢良,多行诋惡。”

此處指石顯用诽謗手段丑化政敵形象。


三、權威工具書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诋惡”詞條,釋義為:“诋毀丑化。多指惡意攻擊他人。”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注解:“诋,毀謗;惡,揭人過失。合指以不實之詞污蔑他人。”


四、古籍用例


引用來源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0349-5

㊟ 《康熙字典》(标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3918-5

※ 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诋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惡意诽謗與中傷
    指通過言辭攻擊他人的品德、行為或聲譽,帶有明顯的惡意。例如《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提到的曆史背景,體現了該詞用于描述蓄意貶損他人的行為。

  2. 責罵與憎惡
    在部分文獻中,“诋惡”也指公開責罵或表達強烈的厭惡情緒。如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記載,臨安府士民因不滿官員宋煇,稱其為“油澆石佛”“烏賊魚”,即屬此類用法。


二、使用場景與辨析

兩者的核心區别在于:前者強調“捏造事實攻擊”,後者更偏向“因厭惡而斥責”。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三、來源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左傳》相關篇章或宋代筆記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鼇海白酦報德報李弼臣吡咯赤馬劫垂暮之年彈坑地球村締造短波各色名樣公厲劍履旌斾金陵勁切酒靥九音鑼絶妙好詞軍列磕頭如搗蒜科杖客舟曠古奇聞庫傉官老死不相往來雷鳴冒亂麋費暖鞋平陵東巧捷青鳳輕身取長補短缺壺歌攘袂引領濡漬三梆三垂僧樓盛歎勢局事力授與說稱斯箱酸痛素聞太學生同侪頑愎文簿霞錯陷陳鮮鮮小甲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