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紫绶的意思、金章紫绶的詳細解釋
金章紫绶的解釋
見“ 金印紫綬 ”。
詞語分解
- 金章的解釋 .金質的官印。一說,銅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 南朝 宋 鮑照 《建除》詩:“開壤襲朱紱,左右佩金章。” 錢振倫 注引《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注:“金章,銅印也。”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觀宴将
- 紫绶的解釋 .紫色絲帶。古代高級官員用作印組,或作服飾。《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 唐 李白 《門有車馬客行》:“空談霸王略,紫綬不挂身。” 明 何景明 《送顧汝成》詩:“
專業解析
金章紫绶是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形容古代高官的顯赫身份或權位象征。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
基本釋義
“金章”指黃金鑄造的官印,“紫绶”為紫色絲帶,用于系挂印信。二者結合代指高級官員的印信配飾,象征權位尊貴。據《後漢書·輿服志》記載,漢代“金印紫绶”為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及諸侯王所用,屬最高官階标志。
-
結構與文化内涵
該成語由“金”“紫”兩種象征尊貴的顔色與“章”“绶”兩類官制符號組成。古代以“紫”為貴,《晉書·輿服志》提到“紫绶”僅限一品至三品官員佩戴,而“金章”多與封爵或重臣相關,如唐代“金紫光祿大夫”為從三品文散官。
-
引申象征與文學用例
除字面意義外,“金章紫绶”常被用于詩詞中暗喻功名富貴。例如白居易《寓意詩》中“金章腰不勝,伛偻入君門”,即以佩飾之重反襯官場負累。
參考資料
- 《後漢書·輿服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晉書·輿服志》(上海古籍出版社)
- 《全唐詩》白居易卷(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金章紫绶”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jīn zhāng zǐ shòu
- 字面含義:由“金章”(黃金鑄造的官印)和“紫绶”(紫色絲質印帶)組成,象征古代高級官員的身份标志。
- 引申義:代指高官顯爵,特指丞相、三公等權貴階層的尊榮地位。
二、出處與曆史背景
- 最早記載:出自《晉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嫔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绶。”
- 演變:魏晉後擴展至光祿大夫等官職,成為品級象征,如“金紫光祿大夫”。
三、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
- 例句:
- “樓頭少婦鳴筝坐,遙見飛塵入建章。”(古詩中暗喻權貴儀仗)
- “兩路朝房,端坐着金章紫绶。”(清代小說《綠野仙蹤》描述顯赫場景)
四、相關詞語
- 近義詞:金印紫绶、高官顯爵
- 反義詞:布衣黔首(指平民百姓)
五、文化意義
紫色在古代為尊貴之色(如“紫氣東來”),黃金象征權力,兩者結合凸顯古代官僚體系的等級制度。該成語至今仍用于形容地位崇高的人物或顯赫身份。
别人正在浏覽...
擺弄白象簡被疾哺樂憯傷場強儀朝論赤海持統串店初間大僚道德臘癫鬼峨冠恩蔭二馬車水煙袋耳軟範讀番宿家門發談紛雲副葉格老子貫約貴彊國服恚刀慧海惛怓精神急轉空潭寇奸匡勑狼很令箭荷花柳木腿愍忌民快衲頭泡沫經濟擗踴哭泣慶幸窮搜博采起墖榮槁柔遠懷來沈薶絲包綫送孝淘碌鐵道體知銅環退懾枉墨矯繩無辜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