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官的意思、曠官的詳細解釋
曠官的解釋
(1).空居官位。指不稱職。語出《書·臯陶谟》:“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孔 傳:“曠,空也。位非其人為空官。”《北史·張普惠傳》:“若不言所難言,諫所難諫,便是唯唯,曠官屍祿。” 明 王玉峰 《焚香記·榮餞》:“銜朝命任重非才,懼庸劣曠官多誚。” 清 褚人穫 《堅瓠六集·弄參軍》:“近制州縣參軍……悉以曠官敗事、違戾政教者為之。”
(2).空着職位。《後漢書·獨行傳·李業》:“朝廷貪慕名德,曠官缺位,於今七年。”《魏書·高允傳》:“乃曠官以待之,懸爵以縻之。”
詞語分解
- 曠的解釋 曠 (曠) à 空闊:空曠。曠遠。曠野。地曠人稀。 開朗,心境闊大:曠達。心曠神怡。 相互配合的東西之間空隙過大:這雙鞋穿着太曠了。 荒廢,耽誤:曠工。曠時持久。曠日經年。 長時間所無:曠代偉人(當代
- 官的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于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曠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不同來源的釋義如下:
1.基本釋義
- 詞義構成:由“曠”(荒廢、空虛)和“官”(官職、公務)組成,字面指“空置官職”或“荒廢職務”。
- 核心含義:
- 不稱職:指官員空居其位卻不履行職責,懶散怠工(如《書·臯陶谟》中“無曠庶官”的引申義)。
- 職位空缺:表示官位空置,長期無人擔任(如《後漢書》中的“曠官缺位”)。
2.曆史出處與演變
- 古代文獻:
- 出自《尚書·臯陶谟》:“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強調官員應盡職盡責,否則如同虛設。
- 《後漢書》《魏書》等史書用“曠官”描述職位空置現象,如“曠官缺位,於今七年”。
- 擴展用例:明代文獻中,如“曠官屍祿”進一步引申為官員屍位素餐,僅享俸祿而不作為。
3.使用場景與關聯表達
- 傳統語境:多用于批評官員失職或職位空置,如司法領域強調“官不讀律謂之曠官”。
- 現代引申:可泛指任何崗位上的不作為現象,如“曠工”“曠職”等衍生詞。
4.讀音與結構
- 拼音:kuàng guān(注音:ㄎㄨㄤˋ ㄍㄨㄢ)。
- 詞性:動詞性短語,亦可作名詞使用(如“曠官缺位”)。
“曠官”兼具“不履職”與“職位空置”雙重含義,既反映古代對官員職責的重視,也可用于現代管理語境。其深層邏輯在于強調“人”與“職”的匹配性,避免資源浪費或管理失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曠官
曠官是指官職空缺、懸空的情況,意即沒有任人執掌的官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曠:部首為日(rì),筆畫為6
- 官:部首為宀(mián),筆畫為8
來源:
《曠官》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四年》中,意為長時間沒有人擔任的官職。其後逐漸被運用于描述官職空缺情況。
繁體:曠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文獻中,還有以「曠官」來表示官職空缺的寫法,「曠」字的部首為一日字旁,「官」字的部首同樣為一宀字旁。
例句:
朝廷中出現多個曠官,導緻行政水平下降。
組詞:
近義詞: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