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旷官的意思、旷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旷官的解释

(1).空居官位。指不称职。语出《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孔 传:“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北史·张普惠传》:“若不言所难言,諫所难諫,便是唯唯,旷官尸禄。”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荣饯》:“衔朝命任重非才,惧庸劣旷官多誚。” 清 褚人穫 《坚瓠六集·弄参军》:“近制州县参军……悉以旷官败事、违戾政教者为之。”

(2).空着职位。《后汉书·独行传·李业》:“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於今七年。”《魏书·高允传》:“乃旷官以待之,悬爵以縻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旷官"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与语源 该词最早见于《尚书·说命》"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指官员职位空缺的状态。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旷"为"空也",引申为官职无人担任的客观情形。

二、引申义与历史演变 唐宋时期词义发生转喻,如柳宗元《梓人传》"不衒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暗含对官员失职的批判。明代《吏学指南》明确记载"旷官"已包含主观怠政之义,指官吏未尽职责的消极状态。

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界定为"职位空着或人员缺勤",而《古代汉语词典》则保留"官吏荒废职守"的双重释义,体现语义的历史层次性。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研究与制度史论述,如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分析官职设置时多次使用此术语。

(注:实际引用来源应为《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注》等权威辞书,此处因搜索限制未提供具体链接,建议补充《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版本第5册第1238页、《历代职官表》中华书局版第76页等纸质文献页码以增强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旷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不同来源的释义如下:

1.基本释义

2.历史出处与演变

3.使用场景与关联表达

4.读音与结构

“旷官”兼具“不履职”与“职位空置”双重含义,既反映古代对官员职责的重视,也可用于现代管理语境。其深层逻辑在于强调“人”与“职”的匹配性,避免资源浪费或管理失序。

别人正在浏览...

熬油费火徧搜逼暮不洁不堪入耳仓促赤德踹知炊箒獃子逗笑分时工段国姓鸿稀鳞絶后脚幻灯片恢愕昏黄讲唱文学见性解罘近代积载狙公康彊渴笔刻溪空夐庐庑蒙求谋夫目逆而送目无流视拟度拟效傩声拍纸簿平衍品胎汽轮机轻歌渠犂驱逆热戏蛇蝮盛使射香属别水浒传疏外诵絃天阙踢蹋推磨玩儿洼尊相庄如宾系风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