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錯刀的意思、金錯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錯刀的解釋

(1).古代錢币名。 王莽 攝政時鑄造,以黃金錯镂其文。也稱錯刀。《東觀漢記·鄧遵傳》:“詔賜 遵 ……金錯刀五十。”

(2).泛指錢財。 漢 張衡 《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宋 梅堯臣 《飲劉原甫家》詩:“次觀金錯刀一刀平五千。”亦省稱“ 金錯 ”。 宋 沉遼 《奉酬伯昌志國所示古調》:“慚無錦繡段,何以報金錯。” 明 王骥德 《男王後》第三折:“姑娘!我本遊學 韓 童,獲侍吹簫 秦 女,辱投金錯,慚報瓊瑤。”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餘出入應酬之費,與荊人日用金錯泉布,皆出姬手。”參見“ 錯刀 ”。

(3).刀名。 三國 吳 謝承 《後漢書·馮绲》:“ 武陵 五溪蠻夷作難,詔遣車騎将軍 馮緄 南征, 緄 表奏應奉,賜金錯刀一具。” 唐 谷神子 《博異志·王昌齡》:“當市草履子時,兼市金錯刀子一副,貯在履子内。”

(4).寫字、繪畫的一種筆體。《宣和畫譜·李煜》:“ 李氏 能文善書畫。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 清 金農 《吳丈弘谟攜酒過寓園竹間對酌長句奉酬》:“君言秋涼再連話,為我潑墨畫出金錯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錯刀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古典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1. 古代貨币名稱

    金錯刀最早指新莽時期鑄造的一種刀币,亦稱“錯刀”。其形制仿照戰國刀币,刀身鑄有“一刀平五千”字樣,其中“一刀”二字以黃金鑲嵌,故稱“金錯刀”。此币兼具貨币與符節功能,因工藝精湛、曆史背景特殊,成為錢币收藏領域的珍品。

  2. 書法術語

    在書法藝術中,金錯刀特指一種筆法,以遒勁頓挫、如刀刻金石般的線條為特征。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南唐後主李煜曾以此筆法入書,形容其“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宋代米芾《書史》中亦提及此技法對後世的影響。

  3. 刀具裝飾工藝

    部分文獻中,金錯刀亦指刀身鑲嵌金絲紋飾的佩刀,屬古代貴族儀仗用具。如《中國古兵器圖錄》收錄的漢代環首刀,刀柄處可見錯金雲紋,體現金屬細工與實用器的結合。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均指向“以金為飾”的核心特征,兼具曆史價值與藝術内涵,常見于考古、文學及藝術研究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金錯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化和工藝背景綜合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一、古代貨币(核心含義)

  1. 形制與工藝
    金錯刀是王莽篡漢後(公元7年)鑄造的貨币,又稱“一刀平五千”。其造型獨特,上部為方孔圓形(象征傳統銅錢),下部為刀形,全長約7.2厘米,青銅材質,刀環處嵌黃金篆書“一刀”二字,采用“錯金”工藝。
    價值:一枚金錯刀可兌換5000枚五铢錢,兩枚兌換黃金一斤,具有虛值大錢性質。

  2. 曆史背景
    王莽為削弱漢朝經濟基礎、搜刮財富,推行四次币制改革,金錯刀是首次改革的産物。其設計融合戰國刀币與秦漢方孔錢,兼具複古與創新,但因強制推行導緻民間抵制,最終廢止。


二、刀名與裝飾工藝

  1. 名貴刀具
    指刀身或刀柄以黃金裝飾的佩刀,如三國時期馮绲獲賜的“金錯刀一具”,唐代文獻中亦有記載。
  2. 錯金工藝
    “錯”即金銀鑲嵌技法,漢代《說文解字》解釋為“金塗也”,指在器物表面刻紋并填入金絲的裝飾工藝,代表古代金屬工藝的高超水平。

三、書法筆體

  1. 書法術語
    南唐後主李煜創“金錯刀”筆法,特征為遒勁如寒松霜竹,筆勢顫掣;另有一說為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的字體,形态瘦硬鋒利。

文學與文化意象


該詞需結合語境理解,核心指王莽貨币,亦可延伸至名刀、書法或文學意象。若需進一步探讨某類含義,可提供具體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拔慢步鼻觀參市草帽常典蟲鳴螽躍初步出震禦極湊合玳瑁打交待盜竽電針療法遞禀逗撓防秋肥甘輕暖負畔關合關醼含氣鼾聲惠施毀宅蔣光鼐驚怵金缯近制極陽急癢髡翁累日壘栅曆室柳街鸾續盲人把燭楩楓批量謙拒橋箭累弦輕雲侵駭棬杯取必仍耗任公三袒賞信罰明讪妄沈李浮瓜守将爽然若失跳銀銅四開退紅唯然紊緒謝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