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空質的意思、空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空質的解釋

沒有作用的人質。《戰國策·齊策三》:“我留太子, 郢 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於天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空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基本定義

“空質”指沒有實際作用或價值的人質。這裡的“空”表示“無實際内容”,“質”指被扣押作為擔保的人(即人質)。當人質失去原有政治或戰略意義時,即被稱為“空質”。

2.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戰國策·齊策三》:“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則是我抱空質而行不義于天下也。” 此句意為:若齊國扣留楚國太子,而楚國另立新君,太子便失去人質作用,齊國反而會因扣留無用人質而背負不義之名。

3.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政治博弈中失效的人質。例如:

4.近現代延伸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可引申為失去原有價值的抵押品或象征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案例或相關詞語演變,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空質

空質(kōng zh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空質由“空”和“質”兩個字組成。其中,“空”字的部首是“穴”,表示洞穴或空間;“質”字的部首是“貝”,表示寶貴的東西。筆畫上,“空”字有八畫,而“質”字有十五畫。

來源

“空質”一詞是根據現代漢語中的意義構成的。其中,“空”表示無物或無所包含,而“質”表示物體的本質或質量。因此,“空質”可以理解為某一事物本質空無或無物可尋。

繁體

在繁體漢字中,“空質”還是保持原樣寫作“空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空質”可以以不同的寫法表示。例如,有些文獻中将“空質”寫成“空質”,強調其中的本質性質。

例句

1. 他的理論是無中生有,完全是空質的虛構。

2. 這篇文章僅僅是空質的揣測,缺乏實際依據。

組詞

與“空質”有關的其他詞彙有:“空曠”(kōng kuàng,指廣闊而空無一物的狀态)、“空洞”(kōng dòng,指毫無内容或表面空虛的狀态)。

近義詞

與“空質”意義相近的詞彙有:“虛無”、“無物可尋”。

反義詞

與“空質”意義相反的詞彙有:“實質”(shí zhì,指具體存在或真實的本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