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闊深遠貌。 清 王夫之 《霜賦》:“曠遼窅以涵空,滌虛清于遙甸。”
“遼窅”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iáo yǎo,其核心含義是形容廣闊深遠的樣子。該詞屬于較為生僻的古典用語,多用于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釋義與用法
遼窅由“遼”(遼闊)和“窅”(深遠、幽暗)組合而成,強調空間或意境上的廣闊與幽深。例如清代王夫之《霜賦》中“曠遼窅以涵空”,即以“遼窅”描摹天地間空曠深遠的景象。
文學語境中的表現
該詞常出現在詩詞、賦體等文體中,用以營造宏大的意境。如《霜賦》通過“遼窅”與“涵空”“遙甸”等詞搭配,強化了霜降後天地澄澈、空闊無垠的畫面感。
其他關聯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遼窅”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古漢語詞彙。其近義詞可參考“寥廓”“蒼茫”等,但語義更偏向深遠與靜谧的結合。
建議:由于該詞權威性資料較少(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王夫之全集》等文獻,或結合具體古籍用例分析。
《遼窅》是一個古代漢字,原為遼國文人王昌齡的詩句:“遼東窅窅樹,遼陽紫塞山。”它形容了遼東地區的風景,窅窅寥寥,遼闊而空曠。
《遼窅》的部首是“穴”,由五個簡單的筆畫組成。
《遼窅》的來源是王昌齡的詩句。王昌齡是唐代的著名詩人,他以其豪邁的詩風和風景描寫著稱。
《遼窅》的繁體寫法為「遼淆」。在繁體字中,「遼」表示遼東地區,「淆」表達虛無、空曠。
在古代,「遼」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上部分寫得更長一些,底部則更加方正。
「窅」字的古代寫法沿用至今,主要由上部的「穴」和下部的「要」組成。
在《遼窅》的意境下,可以寫出如下例句:
1. 夜幕降臨,巍峨的山峰在遼窅的大地上顯得無邊無際。
2. 心隨着那遼窅的風,飄蕩在無盡的草原之上。
與《遼窅》有關的組詞:
1. 遼遠
2. 暗窅
3. 空曠
與《遼窅》意義相近的詞語:
1. 幽邃
2. 寥寥
3. 延綿
與《遼窅》意義相反的詞語:
1. 環繞
2. 繁忙
3. 狹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