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士的意思、邊士的詳細解釋
邊士的解釋
(1).猶邊民。 三國 魏 高伯恭 《徵士頌》:“帝道用光,邊士納慶。”
(2).猶邊卒。 明 袁宗道 《叙守考績序》:“不佞居嘗嘆人中勞薪,亦至邊士極耳。刁鬥鋒鏑之間,茹苦萬狀,而猶然不得緻一飽,何以激戰士心也。”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閨娃倩訪南來信,邊士留傳塞北衷。”
詞語分解
- 邊的解釋 邊 (邊) ā 物體的周圍部分,外緣:邊緣。邊沿。 國家或地區交界處:邊疆。邊界。邊防。邊境。邊陲(邊境)。 幾何學上指夾成角或圍成多角形的直線:等邊三角形。 旁側,近旁:身邊。邊鋒。 方面:邊幹(刵
- 士的解釋 士 ì 古代統治階級中次于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 軍銜的一級,在尉以下;亦泛指軍人;上士。士兵
網絡擴展解釋
“邊士”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解釋
-
邊民
指居住在邊境地區的百姓。例如三國魏時期高伯恭在《徵士頌》中提到:“帝道用光,邊士納慶”,強調邊境百姓對國家安定的重要性。
-
邊卒
指駐守邊疆的士兵。明代袁宗道在《叙守考績序》中描述:“刁鬥鋒鏑之間,茹苦萬狀”,體現了邊卒戍邊的艱辛。
二、延伸與用法
-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清代吳骞的《扶風傳信錄》提到“邊士留傳塞北衷”,進一步印證了該詞在描述戍邊軍民時的文化内涵。
- 現代引申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現代也可比喻盡職盡責的人(如教師、警察等),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三、對比與辨析
- 近義詞:邊民、邊兵、戍卒
- 反義詞:無直接對應反義詞,但可依語境對比(如“内地百姓”與“邊士”)。
數據來源
綜合自漢典、查字典及古代文獻注釋()。如需進一步查詢原始文本,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邊士(biān shì)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個不同的意思。第一個意思是指邊防軍人,特指在邊境地區從事防守工作的士兵。第二個意思是指邊緣的士人,特指在社會地位或才能上處于邊緣、較為普通的士人。
邊士這個詞的部首是辶和士。其中,辶是表示步行的辶字旁,士則是表示士人的字。辶部的拆分字形為辵,表示人行走的樣子,士部的拆分字形為士,表示士人。
邊士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邊關與軍事制度。在古代,邊士是守衛邊境的士兵,保護國境安全。其繁體字形為邊士。
古時候邊士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此類曆史資料較為有限,難以确切了解古代邊士的漢字寫法。
以下是邊士的例句:
1. 那些邊士們守衛着邊境線,保護着國家的安全。
2. 志向遠大的學子不願淪為邊士,而是希望成為社會的精英。
與邊士相關的組詞有:邊防、邊陲、邊境、士兵等。
與邊士近義詞有:邊衛、邊軍、邊防軍等。
與邊士反義詞有:中央軍、後備軍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對其他問題有需要,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