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撫俗的意思、撫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撫俗的解釋

巡問民情。 唐 李夷簡 《西亭暇日書懷十二韻獻上相公》:“撫俗來康濟,經邦去咨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撫俗,漢語複合詞,由“撫”和“俗”二字構成。《漢語大詞典》釋其本義為“順應時俗而安撫治理”,其中“撫”取安撫、撫循之意,“俗”指地方風俗或民衆習俗。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循吏傳序》:“光武長于民間,頗達情僞……廣求民瘼,觀納風謠,故能内外匪懈,百姓寬息。”此處雖未直接使用“撫俗”二字,但完整呈現了“體察民情以行撫俗之政”的治理理念。

宋代文獻中可見明确用例,《宋史·食貨志》載:“州縣撫俗勸農,尤當務實。”此句凸顯其行政實踐價值,指官員需根據地方習俗制定適宜的安撫政策。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更強調“撫俗當知變通”,主張在遵循傳統禮制基礎上靈活施策。

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詞多用于社會治理研究領域。如費孝通《鄉土中國》論及“禮治秩序”時,指出傳統社會的穩定依賴“撫俗而治”的治理智慧,即通過尊重地方性知識實現有效管理。

網絡擴展解釋

“撫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和文獻用例綜合分析:

一、核心含義解析

  1. 成語用法(權威解釋)
    根據查字典的權威釋義,作為成語時,“撫俗”指通過調整社會風尚來穩定秩序,強調統治者或管理者對風俗的安撫與引導,常見于政策制定或社會治理場景。
    示例用法:政府通過移風易俗政策實現「撫俗」,促進社會和諧。

  2. 普通詞語用法
    多數文獻(如、)及唐代詩句引證顯示,“撫俗”可指官員巡訪、體察民情的行為,如李夷簡詩句“撫俗來康濟”即體現此意。

二、語義辨析
•側重點差異:成語側重宏觀風俗調控,普通用法側重具體民生關懷
•權威性差異:查字典明确标注成語屬性,而“巡問民情”釋義多見于詩文注解

三、拓展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政策論述中。如需深入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唐代政治文獻以确認具體語境下的語義側重。

别人正在浏覽...

隘角暗短敖惱邊音筆盒兵氣黜伏毳膻導語打瓦大碗茶刁蠻地俗獨倡遁迹桑門遁走鵝珠鳳表龍姿凫短鶴長感染力工地光陰荏苒雇傭黃天蕩嘩縱獲利簡儉金瘍津陽門俊傑渴待曠逸犂軶蒙聾棉滾滾免役蔑蠓抹刷内傷偏宮樸澀匹比平蕪缲車谯止奇古慶旦全夥瑞慶節啬黍商商神谟遠算衰淚霜兔順女松檻算人素帶太陰曆鐵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