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和有,虛和實。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滅累之體,物我同忘,有無壹觀;伏累之狀,他己異情,空實殊見。” 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在 唐 ,可取佛畫的燦爛,線畫的空實和明快。”
“空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事物虛實不相符,表面看似充實,實則空洞無物。常用于形容虛有其表的才華、虛假宣傳或表演等場景。
虛實關系
由“空”(虛無)與“實”(真實)構成,強調無和有、虛與實的對立統一。如南朝謝靈運在《與諸道人辨宗論》中提出“空實殊見”,探讨了消除煩惱時主觀認知與客觀存在的差異。
藝術領域應用
魯迅在《論“舊形式的采用”》中,以唐代佛畫為例,指出“線畫的空實和明快”體現了虛實結合的美學特征。
該詞源自古代哲學對虛實關系的思辨,後逐漸應用于文學、藝術批評領域。近義詞包括“虛實”“表裡”,反義詞如“名副其實”。
空實(kōng shí)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事物空虛與實在之間的關系,即有一定實體、内容或特點的事物。
空實的部首是穴(xué),共有10個筆畫。
空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出自漢代許慎所著的一部字典。
空實的繁體字為「空實」。
在古代,空實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不過,現代我們所使用的「空實」寫法已經較為固定。
1. 這個計劃雖然看起來很好,但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顯得有些空實。
2. 這個理論是有一定依據的,不是完全空實的猜測。
空洞、虛實、空想、實在
備實、實際、确鑿
虛浮、虛幻、虛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