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庵羅的意思、庵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庵羅的解釋

即菴摩勒。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羨 靈鷲 之名山,企堅固之貞林,希菴羅之芳園。”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上:“更鏤金玉水精為幡蓋流蘇、菴羅、薝蔔等樹,構百珤為樓閣臺殿。”參見“ 菴摩勒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庵羅是漢語中具有佛教文化背景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角度解析:

一、植物學釋義

庵羅(梵文āmra音譯)特指庵摩羅樹(學名:Mangifera indica),即現代所稱的芒果,屬漆樹科常綠喬木。該樹原産印度次大陸,其果實古稱"庵摩羅果",《佛學大辭典》記載其果實"形似柰,生熟難分"(來源: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二、佛教文化象征

在佛教典籍中,庵羅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維摩诘經·佛國品》記載"庵羅樹華,喻菩薩非時而生",以果樹花期比喻修行者的悟道機緣(來源:鸠摩羅什譯《維摩诘所說經》)。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四記載中印度有"菴沒羅果"作為寺院供品(來源:季羨林《大唐西域記校注》)。

三、詞源演變軌迹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譯經文獻,《一切經音義》載:"庵羅,梵語訛略,正雲庵沒羅。"(來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六)。南北朝時期逐漸簡化為"庵羅",唐代《酉陽雜俎》已明确記載其漢語詞義。

四、現代語義延伸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詞主要用于佛教文獻解讀和古詩詞注釋。《漢語大詞典》收錄其雙重釋義:既指芒果古稱,也特指佛教典籍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聖樹(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中國植物志》将其列為芒果栽培種的曆史名稱(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庵羅”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曆史人物

庵羅是突厥可汗,公元581年在位。他是佗缽可汗之子,因大邏便(其兄弟)出身問題被國人推舉繼位,但不久後讓位于堂兄攝圖。這一解釋源自高權威性曆史資料,屬于突厥汗國政治更疊中的重要人物。

二、植物與佛教文化中的含義

  1. 植物名稱
    庵羅即“菴摩勒”(梵語Āmalaka),又稱餘甘子,是一種果實可食的樹木,味甘酸。常見于佛經典籍及古代文獻,如南朝謝靈運《山居賦》提到“希菴羅之芳園”,唐代《杜陽雜編》也記載其作為裝飾植物的用途。

  2. 佛教象征意義
    在佛教中,庵羅樹被賦予清淨、智慧的象征意義。部分資料提到其比喻人的本性純淨,或代表修行者通過戒定慧恢複本心。但此說法多見于低權威性來源,需結合經典文獻進一步考證。

三、其他說明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佛教義理或突厥曆史時,可參考《山居賦》《杜陽雜編》等原始文獻或權威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冰團才人書會誠忘吃着碟子看着碗醇風電磁炮獨秀耳鬓斯磨二坊煩煩放談蜂銳分水線告托鼓筆歸窆歸真返璞花國謊詞壺盧貨碼狡戾踡嵼峻激空凄焜焜癞可缭悷立地書櫥亂放蠻徼梅三門竅木栖飄馬兒篬筤君千裡莼羹秋華卻顧群衆組織審曲面埶式式釋仗世祉水果糖熟料送形宿雨通聯同契通權圖謀不軌尪伛味如雞肋文象相鄰蕭曹小苛下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