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叨忝的意思、叨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叨忝的解釋

忝列;叨光。《北齊書·陳元康傳》:“ 元康 叨忝或得黃門郎,但時事未可耳。”《北史·辛琛傳》:“若萬一叨忝,得一方正長史,朝夕聞過,是所願也。”《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小生在飯店中,總是叨忝老丈的;就來潭府,也是一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叨忝”是一個文言色彩濃厚的謙辭,由“叨”和“忝”兩個表示謙遜的語素複合而成,用于表達自己承受了不應得的恩惠、榮譽或職位而感到慚愧不安的心情。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承受恩惠或榮譽而感到慚愧。 這是“叨忝”最核心的含義。“叨”指非分地承受、忝受;“忝”指有愧于、辱沒。兩個字組合,強烈地表達了說話人(或書寫者)對于自己得到某種好處、地位或榮譽感到不配、不安和愧疚的情感。它強調的是一種因“德不配位”或“無功受祿”而産生的謙卑心理。
  2. 構詞解析:

    • 叨 (tāo): 本義指話多、啰嗦(如“唠叨”),引申為“承受”,特指非分地、過分地承受恩惠或好處,帶有謙卑或慚愧的意味(如“叨光”、“叨教”、“叨擾”)。
    • 忝 (tiǎn): 本義指羞辱、有愧于。常用作謙辭,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或有愧于所擔任的職位、所承受的恩榮(如“忝列門牆”、“忝居高位”)。
    • 合成詞義: “叨”與“忝”同義複用,強化了“承受而感愧”的意思。
  3. 用法與語境:

    • 常見于古代書信、奏章、自述等正式或書面場合。 是古人表達謙遜、自抑的常用語。
    • 常與表示職位、恩典、榮譽的詞語搭配。 例如:
      • 叨忝重任(慚愧地擔任重要職務)
      • 叨忝厚恩(慚愧地承受深厚的恩情)
      • 叨忝虛名(慚愧地擁有虛名)
      • 叨忝科名(慚愧地考中科舉功名)
    • 用于自指。 說話人用以描述自己的處境和心情,表示自謙。
  4. 例句參考(古籍):

    • 三國魏·曹植《封二子為公謝恩章》:“臣叨忝皇恩,位至東藩。”
    • 唐·劉禹錫《代裴相公讓官第三表》:“叨忝樞衡,積有年歲。”
    • 宋·歐陽修《辭特轉吏部侍郎表》:“臣叨忝寵榮,薦更歲月。”

權威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叨忝”是一個古代漢語謙辭,拼音為dāo tiǎn,主要用于表達自謙或不敢當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叨”和“忝”兩個謙詞組合而成,意為“因能力不足而忝列某位”或“受他人恩惠而感到慚愧”。例如《北齊書·陳元康傳》中提到“元康叨忝或得黃門郎”,即自謙能力不足以擔任官職。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與長輩、上級交流時,如接受贊揚、介紹自身成就時,以示謙虛。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小生在飯店中總是叨忝老丈的,就來潭府,也是一般”,表示對受惠的謙遜态度。

  3. 古籍例證

    • 《北史·辛琛傳》:“若萬一叨忝,得一方正長史,朝夕聞過,是所願也。”
    • 《北齊書·陳元康傳》:“元康叨忝或得黃門郎,但時事未可耳。”
  4. 近義表達
    與“叨光”“忝列”等詞類似,均含自謙之意,但“叨忝”更強調因能力不足而占據某位或受惠的慚愧感。

該詞通過雙重謙辭疊加,強化了說話者的謙卑态度,常見于古代文獻和禮節性對話中,現代漢語使用較少,但在特定語境(如仿古表達)仍可體現文雅。

别人正在浏覽...

不緝步廊猜嫌餐啖超媒體吃飯家生戴丘颠答調查濎濘東谷睹著知微芳俎風痹豐渥奮竦凫泛虎崽僭狂角仙靜候金蓮花炬捐世開正科腳甲魁壘蘭花涼德買山冒亂沒前程妙說迷信牛革怒行仆遬籤疏七菱八落輕斷傾目青盼起早摸黑瘙疳神空沈周史話詩説束手無措屬通四選素榮俗諺口碑坦衷桃葉渡土蟲土黴素歪點子委辟文士汙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