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木為吏的意思、刻木為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木為吏的解釋

相傳上古時,畫地為牢,用木頭雕成獄吏,作為刑威的象征。《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顔師古 注:“畫獄,木吏,尚不入對,況真實乎!”《武王伐纣平話》卷中:“畫地為牢,刻木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刻木為吏"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具有深刻的曆史文化内涵。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刻木為吏"指用木頭雕刻成官吏的形象。其深層含義是:比喻官吏嚴酷苛刻,以緻百姓甯願面對木雕的假官吏,也不願接觸真實的官吏,反映了古代民衆對嚴刑峻法和暴虐統治的極度恐懼與厭惡。

二、字詞解析

三、典故與曆史背景

此成語典出《後漢書·酷吏傳》。史載漢代酷吏執法嚴苛,百姓苦不堪言,遂有"畫地為牢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的民謠(《漢書·路溫舒傳》亦有類似記載)。古人認為即使是用木頭刻成的假官吏,因其象征嚴法,百姓亦不敢觸犯,側面揭露了當時司法環境的殘酷性。

四、社會寓意與文化影響

成語深刻批判了封建吏治的暴虐,強調為政者若濫用刑罰、喪失仁心,将徹底失去民心。後世常用以警示官吏需"慎刑恤民",如《隋書》等史書多次引用此典,強調"以仁化民"的重要性。其思想亦影響傳統法律文化,成為倡導"德主刑輔"治理理念的典型例證。

參考資料(基于權威文獻,具體鍊接暫缺):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刻木為吏"詞條釋義。
  2. 《後漢書·酷吏傳》相關記載。
  3. 《漢書·路溫舒傳》引述民謠原文。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對"吏"字的注解。
  5. 《中國古代法律思想史》(張國華著)對酷吏政治的評析章節。

(注:因部分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建議通過權威出版社的紙質或電子版文獻核查具體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

“刻木為吏”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進行解釋:

1.成語釋義

指人們因畏懼獄吏的殘暴,即使面對木頭雕刻的假獄吏也不願與之相對。形容古代獄吏的兇惡可怖,令人避之不及。

2.出處與典故

3.結構與用法

4.近義詞與關聯表達

5.文化背景

成語折射出漢代司法體系的黑暗面。由于獄吏濫用職權、刑罰殘酷,百姓對其極度恐懼,甚至以“刻木”為象征表達抗拒心理。


這一成語通過誇張的比喻,揭示了古代獄吏的暴虐形象,并成為批判嚴刑峻法的文化符號。其出處和用法均體現了漢語成語的曆史深度與批判性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保光踩訪誠谠愁楚觸踐麤錦帶路人彈舉電化教具豐功懿德豐混扶手艮止公位光燿歸寝郭璞駭恐航郵侯圻皇考話意互市郎極促機明旌庸金小蜂蹶躍皲手繭足狂慧量體溫冒度靡迤男低音南市女道遷任峭深氣驕志滿青蒿啟譬沙鍋淺兒扇聚時色水流雲散松徑所得所子唐宋八大家文鈔特免天淵之别停塌缇帥同休吞吐讬公報私溫馴無胫而至相克現象纖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