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豐功茂德 ”。《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誘呼 鮮卑 ,侵擾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自先帝初興,爰暨陛下,榮 淵 累葉,豐功懿德,策名褒揚,辯著廊廟,勝衣舉履,誦詠明文,以為口實。”
“豐功懿德”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源自《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晉代王沈《魏書》:“自先帝初興,愛暨陛下,榮淵累葉,豐功懿德……”。
史書常以“豐功懿德”評價開國君主,既贊其統一疆土的功業,亦頌其仁政愛民的德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權威詞典。
“豐功懿德”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功績豐富,品德高尚。它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豐、功、懿。其中,豐和功都是部首,而懿則是由“殳”和“壬”兩個部首組成。
豐:由三個筆畫組成,部首是一級偏旁。
功:由五個筆畫組成,部首是力量旁。
懿:由16個筆畫組成,部首是二級異體字部。
“豐功懿德”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五年》中的記載:“觚不以喪亂,猶為亂政。誰故其豐深,其功大高,其德懿良。”意思是說觚不以禮樂為中心,反而追求權力,這樣就會導緻政治的混亂。誰知道這些行為會有怎樣豐厚的回報、卓越的功績以及高尚的德行呢?這段記載中的“豐功懿德”一詞,後來被人們用來描述一個人做了許多有益于社會、堪稱卓越的事迹,且品德高尚。
豐功懿德的繁體寫法為: 豐功懿德。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很多變體,豐、功、懿的古字寫法分别為:風、工、壹
他為公司付出了很多,豐功懿德。
豐盈、豐收、功勞、功績、德行、德高望重
功德昭著、功力卓著、功勳卓著、豐功偉績
罪行昭著、惡行累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