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功的意思、課功的詳細解釋
課功的解釋
(1).考核功績。 宋 王安石 《酬吳季野見寄》詩:“聞道不先從事早,課功無狀取官頻。” 明 張居正 《辭考滿加恩疏》:“竊惟該部所奏,乃課功常典。臣之所處,則值事之變而酌禮之中,非可以常典概論者也。”
(2).監督做工。 清 黃之隽 《水碓》詩:“溪女鬢插山花紅,列坐臼旁如課功。從容揎袖簸揚畢,勞逸不與吾鄉同。”
詞語分解
- 課的解釋 課 (課) è 教學上的一個階段:上課。課時。課間。曠課。授課。課餘活動。 教學的科目:課程。課表。基礎課。專業課。課本。課文。 教書講學或攻讀學習:課徒。課讀。 古代的一種賦稅:國課。完糧交課。 使
- 功的解釋 功 ō 勞績,成績,與“過”相對:功勳。功績。論功行賞。徒勞無功。功德無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虧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學上指用力使物體
專業解析
課功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義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考核功績”或“督促完成事務”。該詞由“課”與“功”兩部分構成:
- “課”的本義為“試驗、考核”,《說文解字》釋為“試也”,引申為督促、要求;
- “功”指“成效、勞績”,《玉篇》定義為“績也”,強調行動的結果。
在具體語用中,“課功”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漢書·宣帝紀》中“課功殿最”指通過考核評定官員政績優劣。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學術研究或特定專業領域,強調對任務完成度或成果質量的檢驗。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
網絡擴展解釋
“課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考核功績
指對工作成果或業績進行評定,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宋代王安石在《酬吳季野見寄》詩中提到“課功無狀取官頻”,指官員考核成績不佳卻頻繁升遷。
- 明代張居正《辭考滿加恩疏》中“課功常典”也指常規的功績考核制度。
2.監督做工
指對勞動過程進行監督或管理。例如:
- 清代黃之隽的《水碓》詩描述“列坐臼旁如課功”,描繪了女性在勞作時被監督的場景。
其他相關說明
- 宗教語境:極少數資料(如、6)提到“課功”與伊斯蘭教“五功”中的施舍制度相關,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特定領域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 常見混淆:需注意與“功課”區分,後者多指學習任務或佛教誦經活動(如)。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古籍中多指考核或監督,現代使用較少。
别人正在浏覽...
霭郁百團大戰暴客逼撲筆情不分青紅皂白纏弦疵颣導讀道僮雕磚東箭頓舛惡濁泛級飛眼傳情風篁嶺虙妃官駕古話過郤漢劍洪大灰槁獲麟堆堿金屬椒子借留錦囊術矜飾祭竈狷固軍需誇毗老炮兒老婆舌頭鯪鱧鄰好琉璃眼麗章龍翥寐語憫傷平論去故就新三戒設泭神儀設硯世祀始終私局蘇興桃穣天機彤珠透明紙微罟誤期賢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