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團大戰的意思、百團大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團大戰的解釋

1940年8-12月,八路軍副總司令彭6*6*懷指揮一二九師和晉察冀、晉冀豫軍區等共一百零五個團約四十萬兵力,對華北地區的日僞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分為三個階段,共進行大小戰鬥一千八百餘次,攻克據點二千九百餘個,殲滅6*日僞軍四萬四千餘人,破壞鐵路公路2000千米,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百團大戰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争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戰役,也是相持階段八路軍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概況


二、曆史背景

  1. 日軍“囚籠政策”:
    日軍通過修建鐵路、公路和據點分割抗日根據地,封鎖物資運輸,企圖困死八路軍。
  2. 國際形勢惡化:
    1940年德國橫掃西歐,日本受此刺激,加速對華壓迫,并誘降國民黨政權。
  3. 國内抗戰危機:
    國民黨内部投降傾向加劇,同時頻繁制造反共摩擦,八路軍亟需打破被動局面。

三、戰役階段

  1. 第一階段(1940.8.20-9.10):
    重點破襲正太鐵路,摧毀橋梁、車站和煤礦(如井陉煤礦),切斷日軍交通線。
  2. 第二階段(1940.9.22-10月上旬):
    擴大戰果,拔除日軍據點,攻占涞源、靈丘等地。
  3. 第三階段(1940.10-1941.1):
    反擊日軍報複性“掃蕩”,開展遊擊戰保衛根據地。

四、戰果與影響


五、名稱由來

戰役初期未命名,因參戰部隊達105個團(原計劃20餘個團),彭德懷、左權将其稱為“百團大戰”。

如需進一步了解戰役細節或争議評價,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百團大戰是指中國抗日戰争期間,***************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各地的地方遊擊隊、民兵組織和紅軍部隊,于1940年8月至9月展開的規模空前的抗日戰役。這場戰役起源于抗日根據地需要展示自身力量、鼓舞民衆士氣以及打擊日本侵略者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百團大戰的“百”字,包含了“百家争鳴、百花齊放”的寓意,意味着中國抗日民主根據地各個遊擊隊和紅軍部隊的百般作戰方式。而“團”字則代表各種周邊抗日力量的團結和合作。拆分部首可以分解為“白”和“囗”,其中,“白”是指“百”,“囗”表示“團”。 在漢字寫法方面,百團大戰使用的是簡化字寫法。繁體字的寫法為“百團大戰”,與簡體字寫法相比,主要是在“團”和“戰”這兩個字上用了繁體字的形式。這是由于繁體字在一些地區仍被廣泛使用,所以在正式場合或特定文化背景下,可能會選擇使用繁體字形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争期間的一場英勇抗戰,代表了中國人民對抗日侵略者的堅決抵抗。” 一些與百團大戰相關的組詞可能包括:“抗日戰争”、“***************”、“抗日民主根據地”、“遊擊隊”、“紅軍部隊”等。近義詞可能包括“全面抗戰”、“武裝鬥争”等,因為它們都表達了中國人民對抗日侵略的意志。然而,關于百團大戰的具體反義詞,可能較難找到,因為它代表的是中華民族的團結一緻、抵抗外敵的精神,而并不存在抗戰時期的内部分裂或背叛的概念。 總之,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争期間的一場重要戰役,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抗日鬥争的勝利與勝利,更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團結和勇氣,在中國抗戰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