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劍的意思、漢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劍的解釋

指 漢高祖 劉邦 斬白蛇之劍。 唐 盧照鄰 《明月引》:“見胡鞍之似練,知 漢 劍之如霜。” 唐 李賀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詩:“自言 漢 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漢劍是中國漢代時期興盛的鋼鐵劍,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和文化象征意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漢劍指漢代以鋼鐵鍛造的劍,得名于其盛行時期。其名稱亦源自曆史典故,如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的傳說,象征王權與正義()。


二、形制與特點

  1. 材質革新
    漢代冶鐵技術突破青銅劍長度限制,劍身更輕薄、窄長且尖銳,東漢時期鋼鐵劍完全取代青銅劍()。

  2. 結構設計
    典型形制為平直劍身,劍刃呈兩度弧曲,八面劍脊設計(代表最高工藝水準)兼顧刺擊與劈砍功能()。

  3. 分類規格
    長度分短劍(50-70厘米)、長劍(80-110厘米)、超長劍(100-140厘米),戰場用劍多配銅制裝具,士大夫佩劍則裝飾玉具或金銀工藝()。


三、曆史地位

  1. 軍事意義
    作為最後一種戰場實用劍,漢劍是步兵标配武器,常與盾牌配合使用。西漢末逐漸被環首刀取代,東漢時退出戰場()。

  2. 文化象征
    代表儒家“外圓内方”理念:入鞘樸實無華,出鞘鋒芒畢露。既是防身武器,更是身份與王權的象征(如尚方寶劍)()。


四、工藝技術

  1. 鍛造工藝
    采用花紋鋼折疊鍛打技術,去除雜質并提升韌性,劍身呈現獨特紋路()。

  2. 冶金突破
    漢代“百煉鋼”技術通過反複鍛打提升鋼材性能,部分漢劍達到“削鐵如泥”的實戰水平()。


五、文化影響

漢劍設計體現秦漢大氣風格,裝飾上融合黑底紅紋漆器、蟠螭紋浮雕等藝術元素。佩劍在漢代成為男子成年禮俗,甚至文人也以佩劍彰顯“君子武備”的風尚()。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漢劍》的意思

《漢劍》是指漢族所使用的劍,也可以泛指中國古代的劍。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漢劍》的部首是“水”(三點水),它屬于左右結構。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來源

《漢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漢族是中國曆史上的主要民族之一,而劍作為古代兵器的代表,被漢族廣泛使用。

繁體

《漢劍》的繁體寫法為「漢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漢劍》一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不過,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根據曆史文獻和銘文等資料來确定。

例句

1. 他手握着一柄鋒利的漢劍,英勇地沖向敵軍。

2. 這把古老的漢劍保存得非常完好,看上去曆經滄桑卻依然可用。

3. 我參觀了一座漢劍的博物館,深受古代兵器的魅力所吸引。

組詞

1. 漢字

2. 漢服

3. 漢文化

4. 漢族

5. 漢朝

近義詞

刀劍、劍鋒、劍氣

反義詞

羽扇、文房四寶、詩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